本报讯(记者黄敬)“小心点儿,门挤坏了!”昨天上午,在昌平区南口镇的集中采血点,记者看到了人们踊跃献血的情景。
居庸关村的年轻党员小宋,自13日接到村长的献血动员电话后,马上跑到厂里请了两天假。“没的说,得好好准备这次献血!”昨天他起了个大早,8时30分赶到南口医院,却被眼前情景吓了一跳
。“满院子都是人,我排了两小时的队,愣没进去化验室的大门!”情急之下小宋竟跃窗而入,总算如愿地献了血。
“我是听到村里大喇叭广播说今天有义务献血活动才报名的,这是我第一次献血。”手指掐着胳膊上的棉球,表情还有些紧张的孟女士来自檀峪村。全村17名村民昨天早上在书记的带领下集体乘车来到了南口医院。
中午12时许,采血工作渐入尾声。来自通州采血站的医护人员开始收拾器具准备离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来献血的人非常多,超出了他们预计。一名护士则说:“从没见过这么踊跃的!”下午1时,两辆采血车相继驶离南口医院。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撸胳膊挽袖子的年轻人,跑到护士面前欲贡献一份热血时,却被告知血液采集指标已经完成,不再继续接受献血。这是什么原因呢?南口镇主管卫生的副镇长商女士解答了记者的疑惑:“这次是有组织的团体献血,南口镇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献血都有一定的指标,这是市里下达给区里,区里再下达到镇里的。”南口镇接到了“献血300份”的指标,因此在采到301袋热血、宣告“超额”完成任务后,采血站放弃了继续采血的工作。
商镇长告诉记者,各村在征集献血人时,就或多或少感到了指标“不够使”。“有的村报名人数远远超于规定指标,村干部就依各家情况,酌情筛选。比如夫妻都来报名的,只取一人;家中老、幼、病人较多的,就拒绝他的献血要求。”南口镇这次献血共招来了420余名村民。一位刚刚献血结束的村民告诉记者,村里每年都会组织大家无偿献血,“通常都是村书记带头伸胳膊,后头一溜儿自己的村民。”他说,要不是村里组织集体献血,他们也没地方找采血站。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市正处于计划献血向自愿献血的转型期。因为相比带有“任务”意味的计划献血来说,自愿献血者血液的质量要好一些。截至2005年,北京市自愿无偿献血比例已达到85.4%,将来将会逐步取消这种计划型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