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月7日新华社报道,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明确规定凡是需要实行听证制定价格的商品和服务,都要进行成本监审。此举将给某些动不动就涨价的公用企业戴上“紧箍咒”。
成本监审,是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价格过程中,在调查、测算、审核经营者成本基础上核定定价成本的行
为。按这一办法规定,列入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未经成本监审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不得制定价格。
近年来,各地举行的价格听证会不少,但基本上都是“涨”声一片。电、水、天然气、集中供暖,几乎所有的公共服务,都要涨价……群众对此颇有微词。虽然各地听证会上质疑涨价之声强烈,但申请方都会抛出一个共同的“杀手锏”———成本增加了,让质疑者无以回应。
任何企业都不愿意赔本运营。其实,公众不是一味地反对公用企业涨价,而是对它们提出的成本表示怀疑。目前,我国多数公用企业的运营成本到底是多少,怎样算出来的,由于缺乏具体的标准,公众基本上无从判断,只能由企业说了算。
去年某地举行了一次集中供暖价格调整听证会,为了给涨价找理由,热力公司举出了公司亏损的数额。恰巧当地还有一家经营集中供暖的企业,测算后说成本不可能那么高,热力公司代表马上改口。这样的事实怎能让老百姓相信公用企业的成本核算?
现实中,一些公用企业一方面整天喊着亏损,一方面却挥霍浪费,高工资、高福利照拿不误。作为带有垄断性质并由政府定价的企业,如果没有一个成本核算的准则,成本多少任由企业自己说了算,甚至把不该计入的成本都算在运营成本中,让老百姓为其埋单,既不合理,也不公平。
成本是定价的基准。要涨价,今后要先过成本监审这一关———可以说,成本监审抓住了价格听证及政府定价的“牛鼻子”,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盛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