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 预约消费卡“卡”在哪里?
岁末年初,商家又纷纷打出预约消费卡牌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按照这种“预约消费”模式,消费者一次性预付一定款项,约定消费次数,单次消费价格随次数降低。这种消费方式在一些美容美发、健身保健等场所流行起来。
&
nbsp; 此种“预付消费”一方面为顾客提供了便利,省却了每次交纳现金的麻烦;另一方面,它的消费价格也低于正常的消费,颇受顾客青睐。但由于少数商家不守信用,加上消费者缺乏经验,使得这种方便省钱的消费形式遭遇了履约难的困境。 杭州的张女士经常去市中心的一家美发店做头发。因为美发店离家很近,店里的服务也让她很满意,所以当店员建议她在这里办一张长期消费的年卡时,她没有多考虑就买下来了。她告诉记者,年卡的面值是500元,按照当时的协议,用这张卡在店里消费所有的项目都能够得到5折的优惠,然后金额直接在卡中扣除。张女士用这张卡在店里消费了两次,既方便,又便宜,所以一开始她很满意。
但没有料到的是,过了两个月,这家美发店重新装修一番,改换了门庭,当张女士出示年卡要进行消费的时候,居然被店员拒绝了。理由是,这家美发店已经转手,换了新的老板,所以之前销售的年卡都不会继续承担相关的服务内容。
张女士非常气愤,刚买不久的年卡因为美发店易主,卡里剩余的几百元就没着落了,这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常不公平。据记者了解,在美发店附近的社区里,还有许多和张女士一样,为了图个方便和便宜一次性购买了年卡的顾客,累计下来,这一笔没法兑现的消费预付款将近万元。
拥有私家车的蒋先生也遭遇了类似的经历,同样苦不堪言。他说,现在要找一个既便宜又好的洗车行并不比找一个停车位容易。所以当找到一家能够在洗车的同时,还免费提供一次打蜡服务的洗车店时,他毫不犹豫地花了100元钱买了这家店的洗车卡。
但是后来这家小店在未通知蒋先生的情况下就搬离了原址,而此时蒋先生的洗车卡才用了一半。一次在无意之中,蒋先生打听到这家店的新地址,他赶过去和老板交涉。幸好,老板答应他可以继续使用这张洗车卡。
本来蒋先生以为问题到此为止了,没想到在洗了两次车以后,新的问题来了:洗车店里的工作人员提出,清洗车里的地毯要向蒋先生另外收费。这一条洗车店并没有在蒋先生办洗车卡时向他说明,添加的内容无异于是一种“霸王条款”,不过这种事情毕竟太琐碎了,所以蒋先生只好忍气吞声,等到洗车卡余额消费完之后,另找地方洗车。
采访中,不少市民认为“预约消费”这种消费模式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的,因为很多消费卡确实让消费者和商家两相得益。
但与此同时,“预约消费”必须同牢固的商业信誉紧紧联系在一起。一张由商家提供的薄薄小纸片承担了上千甚至上万元的消费金额,店家在一次性获得大额消费金额的同时也将所有的消费风险强加于没有任何保障的消费者头上。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又不会为了“预约消费”所带来的纠纷而介入繁复的诉讼。那么消费者的利益就此无法保障了吗?
记者采访了浙江省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叶元春,她告诉记者,部分经营者往往打着“消费越多回馈越多”的幌子来吸引消费者消费,一旦收了钱就不理不睬或逃之夭夭。遇到这种有欺诈之实的情况,消费者应该向公安部门报案,通过公检法和工商机构联合立案调查,追回自己的经济损失。而正常的消费卡买卖活动也有非法集资的嫌疑。因为中国人民银行有明确的规定,集资必须经过相应的审批才能够进行,而这种预先吸收消费者消费金额的行为并不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所以也没有相关的保障,消费者应该审慎对待。
叶元春指出,如果是非欺诈引起的办卡消费纠纷,例如店家的服务内容和当初协议的不符合、没有实现当初承诺的服务内容、涉及“霸王条款”等,消费者应该向所在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通过消费者协会的调节处理解决相关问题,或选择起诉。
尽管遇到类似这样的预付卡消费陷阱,有关部门有相应的处理措施,但是消费者要想完全挽回损失是非常困难的。叶元春告诉记者,他们所能做的工作也只能是接到投诉后努力帮助顾客找到当事人,情节比较严重的就要转给公安部门,如果当事人合作的话,可能会挽回顾客的一些损失,但是中间过程依然是十分繁琐,要花费很多时间,要想圆满解决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她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法规,从而对此类消费模式进行约束。
叶元春提醒消费者,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发生,消费者在面对“预付消费”时,要选择商业信誉好、有知名度的企业,对规模较小、经营和管理不规范、开业时间较短的商家要慎重选择。要适当控制预付消费金额,办卡时要详细了解它的服务项目和使用范围,同时索要办卡发票,以备发生纠纷时便于投诉。王怿文康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