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民企“争气”融资不再“头痛” 百亿新增贷款今年投向民企及中小企业
本报讯长期以来,民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之一。如何“破题”?我市有关部门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市经贸委有关人士介绍说,一方面要靠政策扶持,另一方面还得企业“争气
”,只要自身经营过硬,诚信度高,融资就不是大问题。 记者了解到,我市有关部门今年将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日前出台的《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工作指导意见》,对于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
加快担保网络建设。积极引进外地大型担保公司来我市设立机构;继续推进区(市)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引导财政收入亿元以上的镇(街道办事处)建立担保机构;鼓励、支持利用民间资本组建商业性担保机构或企业会员制互保机构。年内,全市力争新增担保机构6家,累计达到35家以上,其中,注册5000万元以上的达到4家。同时,积极培育担保市场,研究建立民营及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和奖励政策,引导担保机构扩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担保业务。
成立由银行、担保、典当等机构和经认可的民营中小企业组成的“银企发展战略联盟”,推行贷款、担保、信用一体化服务。建立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公开征集民营企业贷款项目;会同金融、担保等部门对项目进行筛选,对符合条件的提供担保和贷款,解决企业申请贷款的“入口”和“出口”问题。
市经贸委中小企业发展局有关负责人指出,这些措施是根据全市民营经济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民营经济发达城市的经验提出的切实可行的投融资发展方略。今年将积极会同金融部门,按区域、分行业开展银企对接等融资服务活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力争全年新增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100亿元。
有了政策“东风”,民营企业自身还得过硬。从去年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民营及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0%以上,从业人员占全部职工总数的75%,其创造的税收、增加值、出口额分别占全市的30%、43%、50%。可以说,民营及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强市富民的重要力量。正是基于民营企业“争气”的表现,年前市中小企业局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签定了共促中小企业发展合作意向,标志着我市金融部门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据悉,中国建设银行日前宣布,该行已出台8项措施,加强对小企业贷款服务。这些新政策和措施,将重点在建设银行30家中心城市分行推进。另外,其他各家银行也有相关扶持措施相继出台,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记者从红领、创统等民营企业负责人那里了解到,企业家们普遍认为这是发展民营经济的利好消息,只要政策到位,措施落实力度大,对于渴望壮大的民营及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而言,融资将不再是令人头痛的事儿。(本报记者刘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