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2005年大争论、大辩论,现在的消费者已经更加成熟了,面对房地产这个被开发商和媒体吹捧的金饭碗,2006年他们必将更加的选择与投资会更趋谨慎和理性。但在这个
圈里说了算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卖方、银行、政府。这些角色之间的多方博弈将使楼市走向何方,而在2005年显现出来的楼价胶着、成交胶着这种境况下,多个利益群体陷于"囚徒困境"之后,又还会寻找怎样的突破点?我们在狗年到来之时,给消费着奉上一个投资参考,帮您理清2006年中国房地产迷局的脉络。
心惊肉跳之后:06年北京房价再也涨不动了
2005年的房价在房产商炒作下大涨了一把,北京房价更是最活跃的分子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06还将继续,理由有三:
其一,北京房地产市场在2005年的价格曲线,是先高后低.05年底已出显强弩之末,06再续神话可能不大.
其二,空置率大幅度上升。
截止到2005年9月,北京商品房空置率大幅上升,空置面积高达1054万平方米,比2004年同期增长21.1%,其中一年以上的空置房较2004年同期增长25.3%。按照国际惯例,空置率在5%-10%之间为合理区、10%-20%之间为危险区、20%以上为商品房严重积压区。
其三,2006年新楼盘不断涌现。新盘入市量至少2500万平方米。如果我们假定空置的房产是1000万平方米,那么,2006年北京房地产市场至少就有350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可以供应。再进一步,假定每套房子平均100平方米,那么,3500万平方米的面积,就是35万套房子。会有35万个家庭掏出巨额资金购买新房子吗?
好景不再:上海楼市将遇两年调整期
中信嘉华银行有限公司1月23日在上海发布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报告预期,上海住宅房地产平均价格在2006年至2007年会再下跌,即到2007年底,房价将从2005年3月的高峰累计下降25%至35%,返回至2004年第四季度的水平。
供需比例将进一步扩大
上海网上房地产的数据显示,全市可售住宅面积超过988万平方米,普通住宅面积超过495万平方米。2005年上海住宅的供需比是1.38∶:1,而今年的供需比将更高,扣除定向供应的商品房,供需比约为1.54:1。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基调06仍将继续
关于房产交易税收方面的政策是否会出台,央行关于取消预售制度的建议是否会被采纳以及上海是否将房地产业纳入“十一五”规划等三大因素对今年上海楼市的发展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6广州楼市主基调:力压房价
一系列平抑房价措施再次被提上日程:随着广州商品房价格的上涨,廉租房、成本房等一系列平抑房价的措施再次被提上日程。
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明确指出,广州不存在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政府将想办法干预开发商联合哄抬房价的行为。
2006新年伊始政府已启动反击计划:元旦刚过,广州市国土部门强行收回琶洲两“地王”的行为一度引发业界震动,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政府此举超乎市场意料。“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市场处黄文波说道.
多管齐下调控房价:广州市国土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几个层面上解决各个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其一是推行租房补贴解决双特困户住房问题;其二是建造成本房解决拆迁户住房问题;其三,加大土地供应,培育健康稳定的商品房市场,解决部分生活水平较高人群的住房问题。
房贷松与紧的迷局
而银行的两难在于:一方面在成交未出现明显跌势的情况下,银行无法放弃个人房贷这块肥肉;但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加强风险控制势在必行。去年末楼价飙升,成交量出现缩减趋势的情况下,银行的日子一点也不比开发商和房产中介好过。而银行虽然承担了控制风险的半官方职能,但它的商业性质仍然决定了它们仍然是独立的利益主体。
试水产权出让房产企业探融资新路
当媒体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信托和海外基金时,还有相当多的地产企业希望通过产权交易市场成功融资或实施重组。在上市以及资产证券化的尝试都还未成熟之时,很多房地产企业希望通过产权交易暂时缓解“不消化”的病症。
结语:房地产这个局,永远会有人想进,有人想出。但是用钱进,为钱出,不能成其进出的唯一理由。2005年,我们渴望颠覆的只是这样一个规则——2006年,我们的渴望不会停止,并深信这不是预言。
无论你身陷房地产这个局中,还是渴望入局以谋得片瓦安身,2006年我们都以善意的心祝福你——普通人。我们愿你能适得其所,安享自己的生活。不必为过重的按揭劳碌神伤,不必为看跌的房价嗟叹,也不必为难以逾越的居住门槛奔波。
只要你为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屈从于对泡沫的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