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今年备选的八个地块总面积约为210公顷,预计将能为北京市民提供近30000套经济适用房,这些地块均为交通便利、市政较为完善的地区。等市政府的批复下来以后,就能马上把被批准的地块投入开发环节。
丰台区备选地块数量最多
24万平方米的丰台区世纪风景二期地块位于
方庄桥东南角,紧邻东南三环路,西部和南部分别邻近正在施工的地铁5号线和10号线,在八个项目中最接近市中心。
30万平方米的丰台区北京化工三厂地块和18.5万平方米的北京市红狮涂料厂地块紧邻南三环路,是在建的地铁5号线的终点,也将成为未来的交通枢纽地区。
42万平方米的丰台区小屯路万恒家园二期地块位于地铁1号线玉泉路站南部,无论是走长安街、四环还是京石高速均十分方便。
朝阳区垡头地块面积最大
在八大地块中,50万平方米的朝阳区垡头北京染料厂地块面积最大,该地块邻近东南四环,市政条件较成熟,交通比较方便。
最小的地块是8万平方米的石景山区衙门口地块,该地块位于地铁1号线八角游乐园站南部,并且紧邻西五环路。
27万平方米的海淀区苏家坨地块,是海淀北部新区打造中关村第二个核心区的居住配套区,这一区域规划有中关村文化教育基地、创新园和国际教育园等。
48万平方米的门头沟区石门营地块,紧挨石景山区,距地铁苹果园站10公里,108国道石门营段是从京西进出京城的主要快速通道。
专家观点
经济适用房仍将供不应求
■事件回放:数千人排天通苑房号
虽然严格限定了申请对象,但经济适用房仍然供不应求。去年12月28日,昌平区天通苑经济适用房开始放号,虽然只针对崇文区拆迁安置居民,但在短时间内仍有数千人排队。6时开始放号,有很多人凌晨就开始排队。开始放号时,场面一度十分混乱。有消息称,15时30分左右当日放号停止。但由于开发商方面没有确定说法,截至21时,依旧有数百人在现场排队等候放号。现场没有人告知市民,这里将要放多少房号、何时截止。一些市民啃着面包、火腿肠,甚至带来了棉被,表示将彻夜守候。
■现象解读:供不应求短期难改善
针对上述情况,有关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事实上,北京的经济适用房本身也无法满足拆迁户。
按照北京市城市新规划,到2020年,将只有10%的北京人住在旧城,所以,仅二环路以内的旧城区就将外迁55万人。以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目前约为24平方米计算,这意味着北京仅解决二环内的拆迁户,就需要1300万平方米左右住房。而北京到2008年,计划才有80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
虽然经济适用房实行新政策后,只针对拆迁居民进行销售,但因为最近几年拆迁量比较大,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模又受到政府财力和土地供应的限制,每年只能解决一半拆迁居民的住房问题,因此虽然政策受惠范围大幅度缩小,但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
新闻背景
新政策酝酿9个月问世
2005年3月至6月 倒号、骗购、数千人搭起帐篷排号的消息屡次见诸报端,经济适用房变味,是否应该取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2005年7月底
北京市建委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关于经济适用房的问题市建委已经拟定了一份报告,呈交上级主管部门,并将听取市民的意见。而在此期间,市建委没有什么新的明确的关于经济适用房的信息告知给媒体,一切等具体办法出台以后再说。
2005年9月17日
北京回龙观文化居住区传出消息,正在建设中的该区第七期经济适用房项目,部分将采用定向方式,优先销售给城区解危排险、城中村治理、危改居民等急需搬迁居民,而不是按以往的“对外排号销售”。作为北京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项目之一,回龙观销售政策的变化,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005年9月19日
有媒体报道,“北京市经济适用房暂停销售,未来可能只卖给拆迁户”。针对这一消息,北京市建委开发办主任孙乾表示,北京并没有取消对经济适用房的销售。但他同时表示,市建委正在制定新的管理办法,政府在限定购买者条件时,肯定会优先满足重点工程搬迁、奥运建设搬迁、城区危旧房改造和文化保护区搬迁范围的居民。
2005年12月1日 北京市建委开发办主任魏成森在做客首都之窗“行风政风热线”时首次证实,北京经济适用方将以定向销售为主。
记者手记
回归保障功能是大趋势
北京的新经济适用房政策在“两会”期间逐渐明晰,不管这项新政策要实施多久,但可以肯定的是,原来饱受争议的经济适用房政策将永远成为历史。把经济适用房销售对象绝对限制为拆迁户,这是新政策最大的变化,也是经济适用房政策回归保障功能的一个突破。
经济适用房虽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但7年前国家决定全面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并不全是为了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它还担负着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使命,成为住房供应体系的主体。作为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应该有所限制以保护国家的财力资源,但因为政策定位模糊,经济适用房在政策房与商品房之间摇摆。
由于定位不准确,政府在对经济适用房供应对象的设定范围过于宽泛,再加上对户型、购买对象控制不严,从而导致“经济了富人,穷人无力购买”的局面,背离政策初衷。
应该看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各个城市的商品房市场已逐步建立和完善。目前,经济适用房应该逐步撤出商品房这个竞争市场,回归原本的保障功能,给最应该保障的人提供住房。
北京经济适用房政策的调整恰恰顺应了这个趋势,顺利实现了功能转换。2008年前,北京老城将有大量的拆迁户,安排这部分人的住房是目前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不保证这部分人的住房,社会安定就会有隐患,城市功能升级就成为空谈。把经济适用房定向销售给这部分人,社会争议最小,也最有实效。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栗晓莉
新闻背景
北京经济适用房大事记
1998年10月29日
以回龙观、天通苑、建东苑等为代表的19个首批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在北京市房地产交易中心集中展示,拉开了经济适用房在北京大规模开发的序幕。
2000年3月
《北京市加快城市危旧房改造实施办法(试行)》颁布,当年全市危改实现新突破,仅崇文、宣武、丰台三区五片拆除危旧房13233户,形成大量居住需求。
2000年12月 颁布实施《北京市城镇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规定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资格条件。
2002年12月 颁布实施《北京市城镇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有关问题补充规定》,对经济适用房的购房程序作出补充规定。
2004年5月 颁布并实施《北京市关于加强经济适用住房交易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已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未住满5年的,不得按市场价格出售住房。
2005年年底 宣布2006年拟建的2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的供应方式是定向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