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的寿命问题,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因为它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7年前,有名专家报告了一个调查数据:“中关村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低于北京1990年人均期望寿命的73岁。”后来,这个结论被有关政府部门所认同。有的媒体分析了知识分子短命的原因:“工作压力、生活
压力、精神压力,‘三座大山’令知识分子不堪重负。”这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近20年来,知识分子的日子好过多了,怎么他们的平均寿命就不及普通老百姓?要说压力,是肯定有的,但当代知识分子所遇到的压力———生活压力也好,精神压力也好,比之于“文革”,肯定是另一种性质的压力,其分量也要小得多,怎么还会如此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寿命呢?
这个疑问现在揭开了。去年7月,人事部、北京市人事局委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组成课题组,进行“中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健康状况调查”。耗时3月余,搜集了中科院下属的中关村地区附近18个院所和北大、清华两所高校在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之间死亡的436名副高级职称以上知识分子的年龄、性别等数据,对死亡知识分子的平均年龄进行了计算,并对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进行了区分。调查结果最后显示:中关村三大单位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为70.27岁。调查发现,从1990年到2000年,近10年来受本科以上教育人口,即知识分子的平均预期寿命是在提高,而不是在下降。知识分子的寿命是短了,还是长了?这个问题现在可以不再争论了,但教训仍值得记取。“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3岁”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原来的取样调查漏掉了大量退休知识分子,只计算了在职死亡知识分子的平均年龄,这就难免以偏概全,吓人一大跳。局部的调查范围得出了全局性的调查结果,不科学的抽样方法提出了普遍性的结论,其错误就是不可避免的了。“53岁”不仅不能代表中关村地区知识分子(含退休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甚至也不能代表在职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为了检验这一怀疑,课题组分别计算了在职与退休知识分子死亡的平均年龄,结果发现在职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6.31岁,离退休知识分子死亡平均年龄为72.24岁。即使在职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仍比前者的结论(53.34岁)高2.97岁。看来,科学地选择调查范围,用科学的抽样方法作调查,用准确的统计数字来说明问题,这对社会学研究和做社会调查的人来说,实在是太要紧了!
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在数字满天飞的时代,调查数据和引用数字不止是一门学问,还有一个科学的态度问题。(吴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