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为真正让“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莱西市紧紧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结合实际,定准坐标,大力实施“百村示范带动工程”,重点培育十种村级发展模式,在全市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
一是村企合一
型。以沽河街道后庄扶村为代表,以九联集团的经济实力为基础,整合后庄扶村的土地、人力等资源,实现共同发展。2004年,村经济总收入6.16亿元。目前,全村有1800多人在九联集团就工,占劳动力总数的80%,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上。
二是市场带动型。以店埠镇东庄头村为代表,该村依托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围绕市场配套,共引进蔬菜冷藏、加工企业15个,年可实现村集体收入1300万元。2004年,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825万元,人均纯收入5414元。
三是招商引资型。以水集沙旺庄村、姜山三村、李权庄大河头村为代表,通过招商引资,壮大集体经济,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水集沙旺庄村引进内外资项目9个,仅租赁厂房一项,每年村集体增加收入200万元。
四是高效农业型。以孙受镇迟家庄村为代表,积极探索种植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全村共483户,发展大棚870个,户均2.3个。2003年,迟家庄黄瓜生产基地通过了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2004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165元。
五是旧村改造型。以水集一村、二村为代表,发挥靠近城区的优势,通过房地产开发、建设市场等对旧村进行改造,村容村貌、村民居住条件有了极大改善,而且通过建立市场发展了民营经济,增加了村民收入。2004年,水集一村、二村经济总收入分别达到4.01亿元、3.15亿元,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262元、6299元。
六是专业加工型。以花生加工专业村院上镇蔡家庄村为代表,目前共发展花生加工企业14个,全村95%的农户和90%的劳动力从事花生贩运和加工,2004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
七是合作经济组织拉动型。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村经济协会和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八是资源开发型。河头店镇东大寨村发挥资源优势,开发膨润土矿,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投资2000多万元规划建设了占地880亩的村级工业园,现已引进内外资项目10个,总投资2.5亿元,实现了滚动式发展。2004年,村集体收入达到880万元,人均纯收入5000元。
九是库区开发型。该市共有库区移民村69个、10632户、35650人,确定从2006年开始,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库区移民村生产生活条件差和贫困落后问题。从明年开始,青岛市、莱西市两级5年共计划对库区移民村补助10695万元。同时,实行帮扶制度,青岛市34个单位重点帮扶该市34个库区村。与此同时,该市组织水利等部门和相关镇(街道)制定完善“一库一规、一村一策”的规划,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工程上,搞好对接,争取库区村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等工作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
十是旅游带动型。通过对莱西湖、堤湾水库滞洪区的综合开发,带动周边村庄发展餐饮等第三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李焕青 隋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