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一周来,青岛各高校陆续举办了大学生供需见面会,与往年观望多达成意向少的情况形成反差的是,今年毕业生们早早就定下了“终身”,签约率大大超过往年。
12月17日,500多名山科大的毕业生在供需见面会上与用人单位签署了协议。据该校学生处吴正龙副处长介绍,
如果放到两年前,同一时间相同规模的供需见面会,能有30个学生签约就算高了。与山科大同一天举办供需见面会的青岛理工大,达成就业意向的数量将近800个,而去年这个数字仅为200个。而12月22日的青岛大学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有1200多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 梁冲是山科大矿物加工专业的学生。在学校举办的供需见面会上,他与首钢签下了就业协议。双学士的他承认自己最想干的工作是自己的另一个专业———国际贸易,但在就业压力面前,他没有选择再等等。
“以往学生签约的高峰都是在年后,但今年12月份就有这么多签约的学生,的确出乎意料。”吴正龙说,在他看来,学生们的定位越来越实际,期望值的不断调整,是签约率高的主要原因。
青岛理工大招生就业办公室的张英杰主任则认为大型的校园供需见面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尽早地拿主意。“与小型的或是专场的招聘会相比,大型招聘会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经过比较,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位置,这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定位找到合适的企业。”
另一个原因是,春节过后,大量考研未果的毕业生加入到求职队伍中,将会进一步加大就业市场的压力。考虑到考研学生在学业上的优势,也促使很多不考研的学生抓紧时间给自己找好“东家”。(本报记者赵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