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国家建设部在济召开省部联合论证会,评审通过了由北京大学周一星教授主持完成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从而确立了山东半岛城市群未来发展的宏观战略:成为综合实力强大的制造业基地、环境优良适于人居的城镇群体,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我国第三大
都市连绵区。
开展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是省委、省政府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地域范围为山东半岛与城市密集地区的叠加,该地区一向是山东的经济核心区,包括济南、青岛、威海、烟台、潍坊、日照、淄博、东营等八市。
去年,我省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为课题,公开招投标,国内几所一流高校都参与了竞标,北京大学最终胜出。随后,北大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山东省建设厅等有关人员组成课题组,经过长时间深入调研,并召开多次研讨会进行研讨、修改,最终形成该《研究》。《研究》从全局的高度,形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未来发展的宏观战略目标,并提出通过实施以韩日为主要方向的经济国际化战略等六大战略来实现该目标。
今日,由两院院士周干峙等十几位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研究》进行了论证,一致同意该成果通过评审。专家认为,该《研究》在全国同类课题研究中是领先的,水平、质量较高,有助于优化全省城镇发展的空间结构和布局,缩小我省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并在全国新一轮区域发展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论证会认为:山东半岛有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北方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核心地区;成为我国又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成为我国极具开放活力、各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的都市连绵区。
济南城市职能定位:在半岛都市群终占据重要地位,定位于综合性省会城市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将济南的职能定位为山东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山东中西部以及省际区域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综合性省会城市。
济南是半岛城市群和整个山东西部的中心城市,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她南北承接京津唐与沪宁杭经济核心区,东西连接河海交通,是山东向内拓展腹地和组织经济的主要基地。
济南要发展壮大金融保险、商业服务、物流服务、旅游接待、房地产、教育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利用济南作为山东科研技术中心的优势,发展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业,加强生产服务职能;依托山东陆路交通中心的优势发展交通运输业,拓展面向内陆省区的腹地。济南的服务职能还要面向临省相关区域。
济南应当通过技术改造继续保持钢铁、石油加工、有色冶炼、机械、化学等传统工业的支撑作用,继续发挥济南在专业汽车制造领域的优势,扶持重汽发展;利用科技资源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比如积极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尤其是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利用生物技术发展生物工程、生物医药产业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生产、硬件制造、技术服务等多行业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引导和促进生物工程产业的空间集聚,在济南形成若干个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协同发展:打造济南城市经济区
在经济协同发展上,《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认为,山东未来区域经济应打造“四六三”为主体的区域空间结构。
“四”指四条主要轴线,济南在其中两条轴线中占据重要地位,即: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聊城轴线和德州-济南-泰安-济宁-枣庄轴线。“六”指六个城市经济区,济南城市经济区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涵盖了济南、泰安、聊城、德州、莱芜市域。
此外,在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和空间组织的基础上,半岛城市群应构造以青岛、济南、烟台三个综合性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职能分工和产业协作体系,改变目前各城市产业竞争大于合作的局面,推动城市群产业的升级和经济协同发展。青岛、济南、烟台三个中心城市要在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同时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成为三个最重要的又各具特色的综合性城市。
具体到济南城市经济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认为,其发展方向应为:积极发挥济南政治、文化中心优势和原有的产业基础、交通和区位优势,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壮大各级城市的实力,增强对其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辐射影响能力,积极拓展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腹地;在积极吸引外资的同时,主要通过对内开发,在更大区域范围内集聚内资,激活民间资本。
优势产业:与其他城市形成联盟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认为,半岛城市群应综合现有的优势产业,充分考虑产业关联程度,结合各城市未来的职能定位和产业机构调整方向,建议城市群地区通过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形成地区产业联盟,构造八大优势产业。
其中济南将在以下方面突出打造自己的优势产业:家电制造业以小鸭、松下等企业为基础,适当发展洗衣机、厨房用具、彩电等多种家用电器;电子信息业以信息设备制造为主,发展电子计算机、职能卡、微电子元器件、软件开发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依托重汽集团,发展重型汽车制造;医药制造业依托科技优势及现有产业基础发展生物工程、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业依托佳宝、民天、济啤、维尔康等品牌,发展粮食加工、酿酒等;旅游业突出泉城特色,结合泰山、曲阜等周边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建设旅游接待中心。
三阶段实现“第三极”
新对于半岛城市群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建议分三个阶段逐步实施。
第一阶段:2003-2005年
这一阶段为打基础阶段。针对问题寻找对策、制定规划。在指标上,半岛城市群地区争取GDP增长率达到11%,2005年GDP总量达到9500亿,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城镇化率达到55%。
第二阶段:2005-2010年
为发展整合阶段。全面执行各项规划、完善各项制度,把要点放在八个城市的一体化整合上。半岛城市群地区GDP增长率争取保持在9-10%,2010年GDP总量达到15000亿左右,人均GDP达到4500美元,城镇化率达到60%,都市连绵区形成雏形。
第三阶段:2010-2020年
为发展成型阶段。这是全面发展和提高的阶段,半岛城市群体地区GDP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2020年GDP总量达到30000-32000亿,人均GDP达到6000-7000美元,城镇化率70%左右,都市连绵区基本成型。半岛城市群体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全省的带动作用明显提高。
六大战略促成“第三极”
如何实现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六大战略。
经济国际化:面向韩日
从外向带动战略向国际化战略升级。山东半岛城市群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基本思想是“经济增长能力的提高比经济增长本身更为重要”。
培育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国际城市”。进入“国际城市”行列,意味着半岛城市群在全球化的地域分工和资源配置中占据一个有利地位。
构筑半岛城市群面向韩日的“跨国城市走廊”。实质是寻求资源配置的最佳地域范围,并在这个地域内寻求自然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以及产业的互补,加强产业或价值链上的分工,从而构建成一个更大的市场。
人口城镇化:实施空间集聚
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从乡村向城镇转移,协调人口城乡结构,引导人口向半岛城市群地区聚集,优化人口空间格局,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半岛城市群地区城乡一体化。
对此,《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建议从三个层面入手,实施开放型城镇化策略,引导人口向城镇转移,即:促进本地区内部城镇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引导省内跨区流动的人口迁入;强化半岛地区对外的辐射影响,促进半岛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地位的提高。实行三个鼓励,即:鼓励民营、小型、三产行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调整乡村工业布局,促进人口、产业同步集聚。改进和加强土地管理,保障城市发展。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增加城镇建设投入。强化社会保障,淡化户籍含义,促进人口迁移。
青岛:半岛城市群经济龙头
以青岛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龙头,以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作为山东发展的龙头,山东半岛要力争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头。
拓展青岛的腹地。青岛是天然良港,其腹地应包括华北、西北大部分地区,可惜错过了青岛历史的机遇(因为有了陇海、兰新线和京包、包兰通道)。但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促进青岛由半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发展。积极促成邯济、青银、青太等向西的干线,扩大青岛腹地。把陇海铁路的经济流引向山东、引向青岛。
经济协同:提高整体竞争力
构建以“四六三”为主体的区域空间结构。半岛地区形成综合性与专业性有机结合的城市职能分工体系。青岛、济南、烟台三个中心城市要在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同时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成为三个最重要的又不完全一样的综合性城市。其他城市应当以制造业为重点,适当发展服务业使城市职能向相对专业化发展。各个城市在依据自身特色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县级市、镇的产业带动和辐射,使单个城市的优势产业组织成为城市群的整体优势。
明确各个中心城市的职能定位,构造八大优势产业的地区产业联盟,明确半岛地区各城市经济区的发展方向。促进园区发展与城市发展的高度结合。
空间发展:培育都市连绵区
转换中心城市发展思路,变扩大行政区为做实都市区。做大中心城市,不能片面强调扩大市辖行政范围的方式。只有通过努力提高与中心城市联系密切的外围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扩大这些非农化外围县(市)的地域规模,才能确实提高城市化的水平和质量,做强中心城市。培育新的城市增长点,填补城市链条中的“塌陷”环节,系统组织基础设施,强化中心城市聚散功能。
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保护
定量评估本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所面临的发展压力,弄清基本状况,包括人口压力、资源压力、总压力的分析和可持续发展度分析。
确定城市群地区发展中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域,明确保护重点。《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通过制定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敏感区综合评价体系,并结合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压力分析结果,得出以下六个生态敏感区域:胶济沿线生态敏感区、沿海生态敏感区、莱州湾生态敏感区、胶州湾生态敏感区、黄河三角洲生态敏感区、临淄-桓台-广饶-寿光-寒亭-昌邑生态敏感区。
责任编辑 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