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一直感动着无数中国人的,是一名平凡的乡村教师。15日,《重庆晚报》报道了重庆开县郭家镇北斗村小老师刘念友挖媒资助贫困生的事迹。最近三年,每逢假期,刘念友老师都会到镇上煤矿下井挖煤。他挖煤挣的钱除了供儿女上大学外,就给自己班上的贫困生交学费、
买学习用品、买新衣服,但他自己却天天吃白开水泡饭和咸菜。到底资助了多少贫困生,他自己也数不清。
作为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刘念友用平凡的身份感动了我们这些自认为不平凡的人。可是,我不禁要问,我们能拿什么感动刘念友老师?
记得刘老师每次在接受采访时总会对记者的提问这样回答:“我是一个极为平凡的一位普通的老师,做的事情也是极为平凡的小事,跟他们比相差很远。”刘老师之所以能感动我们,正在于他的平凡。正是平凡,才使得他像许多平凡家庭一样,没有足够的钱供孩子上大学,没有足够的钱给妻子和自己享受的生活;正是平凡,才使得他本有权力像千千万万的平凡人一样,不去管那些贫困生;可也正是平凡,才使得他的事迹并不平凡,更让我们感动。
刘老师始终觉得自己是平凡的,所以在他看来,他的行为也是平凡的。可是反思我们自己,我们觉得自己平凡吗?
回想一些“大人物”说的话,实际上有多少人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平凡?一些官员总是喜欢说,我是一名普通群众。能说出这句话,不正表明他并不认为自己的身份本就是一名普通人吗?一些知识分子常常喜欢说,我要表达底层人民的心声。说这种话的知识分子,为什么要让自己置身于“底层人民”之上呢?这样的话实在太多了,自认为自己并不平凡的人,也太多太多了,包括我在内。可是这些人中,到底有多少人能做出刘老师这个平凡人能做出的事迹呢?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前些日子电视中报道的青岛“一名”捐赠者的事迹。这名捐赠者的名字叫“微尘”,从2004年印度洋海啸捐赠开始,微尘无数次进行了无私的捐赠。而这“微尘”正是青岛无数平凡的捐赠者的化身,他们在捐赠时纷纷署名“微尘”,最终使得微尘成为这个城市爱心的一个符号,一个标志。
平凡的市民们,用一个本身就很平凡的名字——微尘,却感动了许多人,帮助了许多人,这就是平凡人的力量。
而我们能拿来感动刘念友老师的,不正是我们的平凡吗?当我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平凡,将自己置身于刘老师一样的地位时,我们才会发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平凡,自己为他人所作的还远远不够。也只有那样,我们才有可能和刘老师一样,做出也许并不平凡的事。
每次记者问刘老师是否需要捐赠时,他总是坚决的回答,不要。因为难的不是我们被他的平凡感动,给他也许上万元的捐助。真正难的地方在于,我们能否用自己的平凡感动刘老师,感动千千万万平凡但孤立无援的“刘念友”。
姜小巍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