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南方航空公司常务副总李昆日前履新民营航空公司深航总经理,成为航空界高层下海第一人。
中国民航业以前是国有航空公司一统天下,这种单一的所有制模式显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民营资本入主航空公司对于规范民航业的竞争,让消费者从竞争中获得更加优
质价廉的服务是有益的。公司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硬件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管理体制的竞争,随着民航业竞争的加剧,不同公司之间人员的流动将会更加频繁,李昆是航空界高层下海的第一人,但绝对不是最后一人。李昆执掌深航,有利于深航引入成熟的管理体制、强化深航的竞争能力,而竞争加剧最终得益者是消费者,所以这类跳槽行为是应该鼓励的。
但问题在于,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人才的流动往往是单向度的,单方面地从国有企业流动到民营企业。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各个行业都是由国有企业一统天下,引入竞争的过程就是放松行业的准入限制,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原先被管制的行业,于是民企在国企之外新打造一块生存空间。由于民营企业是新起炉灶,本身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要引入合适的人力资源,惟一办法就是从国有企业中引进人才,国企充当了民企的人才库。
在这种单向度的人员流动中,有一个问题马上就浮现出来,国企里的人才下海,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国有资产的认定和流失问题。
在一般性的看法中,国有资产是指体现在账面上的物质资本部分,比如房产、设备等有形的财产以及技术、专利等无形财产。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因提出“穷人的经济学”而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舒尔茨教授曾经令人信服地分析过,从历史上看,土地、物质资本的经济作用处于不断的下降之中,而人的经济价值的重要性则不断地上升,其中管理才能就是最重要的一种价值资源。因此,在国有企业中,物质资本固然是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而人力资本也应当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
当然,人力资本相对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依附于具体的人而存在的,而其发挥的经济价值又是依附于具体的企业而存在,一旦发生人员流动,由此创造的经济价值也就归属于不同的企业。
那么,诸如管理才能等性质的人力资本所有权应该为谁所有呢?这与物质资本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同样应该是谁投资则属于谁所有。
李昆的简历显示,他参加工作27年来一直在南方航空公司工作,就此看来,他被认可的管理才能固然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但也是依托于南方航空公司这个平台才可能形成的,所以他的管理才能应该是属于南航资产的一部分。这一次跳槽到深航,若是就此一走了之,则是造成了南航资产的流失,所以李昆在履新之际,为了有效弥补此类国有人力资产的流失,须交纳相应的“转会费”。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体育界是早就有章可循的,当年姚明加入NBA时就签订了工资的一定比例上交篮协的合同,跳水明星田亮、郭晶晶的广告收入也有相当比例上交给了体委,其理由是体育明星是由财政投入培养的,国家理应享有这种人力资本创造的增值部分。
具体的转会费是多少,有待双方公平地讨价还价,但以往体育明星们的收入上交体委的办法窃以为不妥。既然是财政投资带来的回报,那就应该上缴财政而不是上交给体委或企业。当然财政拿到这笔钱也挺难办,到底应该怎样使用这笔资金呢?我倒是有一个小主意,既然这笔钱是因为培养人才带来的收益,那么就仍然拿这笔钱投资于人才培养,比如不妨对凡是国企里的人才跳槽后上交的转会费设立一个教育基金,专门用于中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不失为一个利国利民的结果。 (作者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 经济人之苏振华专栏
责任编辑 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