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通地产品牌发展中心主任薛风:2005年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大,但是我个人认为,在所有的政策当中,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影响最大的是银行关于提高开发贷款门槛的规定。
房地产开发的特性,使银行成为开发企业惟一的债权融资出口,银行要独立面对开发商、建筑商与个人
消费者三个方面的信贷风险、首先是开发资金的信贷依赖于银行,其次是物业抵押的信贷依赖于银行,再次是购房的消费信贷依赖于银行,种种依赖让银行的风险防范面临多种压力。为了尽可能地防范风险,银行出台了开发商四证、五证齐全并保证有不低于35%的自有资金投入等开发贷款条件。为了进一步防范房地产业对银行产生的风险问题,估计明年银行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严格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条件。
从2005年来看,3月17号,央行调整了银行信贷,取消了贷款的优惠利率,恢复到6.12%的基准利率,同时对不同购房者采取不同的优惠政策。部分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和地区的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将由现行的20%提至30%。对银行而言,这一规定含义丰富,既给了银行上调首付的主动权,又体现出一定的强制性。而为了为了严格房贷,银行都增加了其他评估。这些评估包括客户过去在该行的信用记录和对该行的忠诚度。
而从中央政府来看,六一新政的实施矛头直接指向房地产界的投资以及投机者,政策出台到现在,半年多的时间,已经发挥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整个市场正在朝着房价理性回归的目标前行。
结合中央政府和央行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和金融调控,青岛市也出台了系列措施来维护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化行为,一方面促进诚信企业健康发展,一方面使房产交易信息更明确化、透明化,使不良企业的欺诈行为和消费者的恶意炒房行为无处遁形,有效地维护了公众的利益。
综合上述情况,宏观调控下,对开发企业而言,虽然银行严格控制了开发贷款条件并将继续加紧防范措施,但是,品牌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将比以往相对容易;而对银行而言,在加强对开发企业贷款条件的同时,消费者的金融理财意识也增强了,这样不仅规范了以往的金融体制,而且有效地规避了银行贷款风险。除此以外,新的体制促使更多的民间投资出现,替代银行分担部分风险。从政策方面看,地产企业进入优胜劣汰时期,以往靠“圈钱”、“圈地”,获取高额利润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部分企业向规模性扩张发展,以做大做强为目的。一部分企业以打造精品为切入点,形成独有特色的知名品牌,从而提升项目的质量。
(本版撰稿:鞠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