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许多人一定还记得“海信”商标在德国被恶意抢注而引发的那场商标国际维权官司。不久前,国内最大的对讲机制造商深圳好易通科技公司也对外宣称,其商标“HYT”在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遭遇恶意抢注。业内专家称,中国品牌商标进入国际抢注高发期,企业应该提高商标国际维权意识,尽早利用“马德里
体系”进行国际商标注册。
据青岛市工商局商标处有关人士介绍,以往都是一些国外的小公司抢注中国知名商标,如今这种现象开始升级,一些国际跨国公司也公然利用商标进行不正当竞争。1999年博世·西门子公司在德国注册“HiSense”商标,与海信的“Hisense”商标只在中间的字母“S”处有大小写区别,两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商标纠纷。虽然官司最终以海信胜诉而告终,但企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样,“新科”、“康佳”、“德赛”等知名商标在境外被抢注的消息也纷见报端。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国内有15%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其中“五粮液”在韩国、“康佳”在美国、“海信”在德国、“科龙”在新加坡都相继遭遇了商标被抢注的命运。在每年超过100起的商标国外抢注案件中,涉及化妆品、饮料、家电、服装、文化等多个行业。
据市工商局商标处处长郑葆刚介绍,青岛的企业商标在国外被抢注的现象也有,但是目前还不多。已经在国外进行商标注册的企业数量还没有完全的统计数据。工商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商标处和青岛市商标品牌协会打算在明年举办培训班,引导企业进行商标国际注册,帮助青岛的实力品牌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据郑处长介绍,按照国际惯例,商标保护具有地域性,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取注册在先原则,即谁先在该国和该地区注册商标,谁就拥有商标的专用权。商标一旦抢注成功,被抢注商标的企业就不得在该国或该区域内使用此商标,否则就构成侵权。因此,被抢注商标的企业无论是放弃原商标另创品牌,还是高价回购,或者是通过法律途径撤销被抢注的商标,都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因此,业内专家提醒,企业应该放远眼光,不要患上“商标短视病”,认为自己的商标知名度还不够,到国外注册为时过早,等闯出名堂再注册也不迟;还有的认为办理商标国际注册手续繁琐、费用高。这就造成了许多企业商标管理薄弱,只顾忙于生产,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等到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商标品牌已经在国外被注册了,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业内人士建议,青岛的企业可以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进行注册,只要加入该体系,就可以在该体系涵盖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自己注册品牌的商标权,注册费用折合人民币近9万元,比较实惠。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也有漏洞,该体系并不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像老挝、越南,甚至加拿大都不是马德里协定成员国,如果要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就必须再到这些国家逐一注册。(本报记者 李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