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的怨气,在民间积蓄已久,哈尔滨天价医药费案将这情绪点燃。媒体加薪续火,又翻出了深圳旧案,证明哈尔滨案虽然夸张荒谬,却也不是纯属偶然。昨天又爆出两件新事:广州医院代患者高价外购药品,北京病人无钱医治死在急诊室门口。医院里的冤情苦情,
正是此刻媒体挖掘追逐的热点,当然也是老百姓目光关注的焦点。
死于没钱治病,北京王建民当然不是第一人,这类事件,也不是第一次被媒体曝光:就在一个多月前,活人尤国英被直接送进殡仪馆;半年以前,8岁女童佘艳主动要求放弃对自己的治疗。这样的新闻以前一直都有,如果中国人医疗状况不发生变化,以后肯定还会不间断地出现。被发掘曝光的事情,或者得到社会的援助,或者得到合理的赔偿——从单件事例上看,求助媒体似乎是一个解决之道。
然而众所周知,只有那些极具戏剧性的、情节夸张的故事,才能够引起媒体关注。这中间甚至必需具有一些夸张煽情的因素:比如活人险被火化,比如死者距离抢救室不到10米,比如550万,比如8岁。而普通老百姓的日常遭遇,绝大多数没有这样的“新闻价值”。或者是被重复化验了一两次,或者是多开了几副贵药吃不完,不要说550万,有时候可能只是5500元、550元的损失。这样小数目的利益损害,当真是司空见惯,即便媒体报道了,恐怕也不会引起什么反响,事情也未必就能得到解决。
但是550元钱的利益,对于患者来说,很有可能已经是很大的一笔数目,关系到一家人的喜乐。王建民不是连几元钱的挂号费都交不起么?在他死在急诊室门口之前,又有谁来帮他治病?等到他死了,成了新闻事件,被曝光又有何用?另一方面,对医院来说,从每一个患者那里多拿哪怕5.5元,积攒起来也已经是一大笔“不义之财”。然而最重要的,还不在于钱的多少,重要的是这些钱是医方无理欺诈得来的,其深层原因是医方霸权缺少制约。这里面所暴露的是权力不均衡的结构性问题,是医患双方的公平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不论钱财多少,哪怕是5分钱,也应该计较。
构成国人医疗现实的,是日常性地发生在每一间医院里的那些小事件。这些事件涉及数额较小的利益损害,单独的每一件都不具有新闻价值,医方做起来也没有被媒体曝光的风险。损害就这样轻松简单地散落在一个一个的患者身上,不幸的后果分担给一个一个的家庭——汇聚在一起,构成了巨大而弥散的社会现实。这个现实,多数时候隐秘无声,然而却具体地实在地伤害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既而伤害到整个社会的健康,这个现实,才是我们必须面对必须改变的。
如果医疗状况没有真正改变,那么即便连锁揭黑的工作演变成每日新闻,它也只能保护到不幸患者中极少的一部分。具体地关注每一个人,媒体做不到,这也不是它的责任。到底应该由谁来帮助患者计较?谁来替每一个人操心?哈尔滨天价医疗案,为中国医疗困境拉响了最刺耳的警报,改变现状的紧迫性已经提到最高。全民的医疗状况的改善,其最重头任务早已不在媒体。 社论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