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新方向    ———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的思考(上)
   本报记者樊泽顺
   海尔洗衣机定单执行处。在工作人员操
控的电脑上,随意浏览一个信息界面,你都会感受到“定单”这个词所蕴藏的力量。透过海尔网络上庞大而繁忙的定单信息流,你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海尔从创造定单到交付定单的完整流程、每一件个性化产品的清晰流向———不管是近在咫尺的本埠,还是遥远的大洋彼岸。    透过那一份份定单,你甚至可以“看到”海尔的全部———包括每个流程环节上的每一位海尔员工———由高度市场化的定单与高度市场化的人的最直接结合,体现着今天海尔更高层次的追求境界———“人单合一”———一种崭新的模式。
   作为中国企业目前一直求解的一大难题,海尔这种义无反顾的“模式创造”,正成为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体系中最动人的风景,也将成为中国企业必须追寻的方向。
   为什么要“模式创造”
   2005年9月20日,海尔国际培训中心。一年一度的全球海尔经理人年会———海尔每年都要举行的高层会议之一在此举行。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例行的战略演讲中,正式公开宣布海尔全球市场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并首次用“竞争模式”为“人单合一”———海尔竞争力的最新追求进行战略定义。
   张瑞敏说:海尔在全球市场中取胜的竞争模式就是“人单合一”。而在此后的另一次演讲中,张瑞敏则用了一种更直接的描述:海尔模式就是“人单合一”。
   将企业的理想发展形态和最终发展方向,做如此旗帜鲜明的描述,并上升到“模式”层面,对海尔来说是第一次,对中国企业来说,理论性、系统性地提出一种企业的发展模式,则更是从未有过。因此,“人单合一”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内企业同行乃至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有评论甚至描述为“振聋发聩”。
   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海尔无疑一直是中国企业管理思想的先行者。对曾经处于“原始经营”状态的中国企业来说,海尔的管理探索甚至在无形中担当了“启蒙”的角色。迄今为止,其众多管理案例不仅进入哈佛商学院这样的高级学术殿堂,其管理理论更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的管理法则。所以,人们一直这样认定,海尔的管理创新史,就是中国企业管理思想史的代表和缩影。
   与此同时,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海尔在引进、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原始创新以及集成创新方面一直是中国企业的翘楚。迄今为止,海尔已推出了15100余种产品,其研发投入已达到销售收入的6%(中国企业的平均水平为1%),平均每天推出1.8个新产品,专利获取量高居中国企业榜首。双动力洗衣机、防电墙技术、流媒体电视、中国第一枚电视芯片等等均是其创新成果的体现,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连续5年居全国企业首位,双动力以及防电墙、网络家电等已进入标准制定层面……如此强劲的自主创新进程,最终成就了海尔世界级品牌的梦想。
   人们的思考是,海尔直到今天的发展已经被作为一种模式而广受“膜拜”,那么,海尔确立“人单合一”竞争模式的目标意义何在?
   人们的疑惑是,海尔依靠自己的管理创新和技术上、产品上的自主创新,已经取得了全球市场意义的成功,那么,理论性地提出“人单合一”模式的思考取向又是什么?
   其实,我们寻迹海尔的追求,从寻迹张瑞敏2005年下半年以来的许多公开演讲,就可以直接洞悉这种前瞻性的思考取向。
   这种取向就是四个字,即“模式制胜”。
   毋庸讳言,海尔在技术上的自主追求,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基因:永不停步。但在张瑞敏看来,一个企业特别是一个全球性企业,技术创新并不是创新需求的全部,在一个可以确保永远制胜的创新体系中,拥有一个成熟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管理上的创新发展模式是技术创新的保证,技术创新必须有一个适应企业前进需求的模式做基础。(下转第八版)
   
编者按最近,张瑞敏有关海尔竞争新模式———“人单合一”模式的提出,令关注海尔发展的人们耳目一新,并在企业界和经济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依然处于高速发展状态的海尔,为什么要提出并创立“人单合一”这一全新的竞争模式?该模式对海尔的未来有什么意义,对中国企业在“模式层面”上参与国际竞争有什么启迪?海尔是否能够最终建立并成功实践这一模式?这些问题,正是我们透析海尔“人单合一”新模式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