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乞讨
核心提示
装残疾、扮可怜……一些好逸恶劳者冒充乞丐空手套钱,有的年收入竟多达二三十万,有的甚至成了家资百万的
富翁。近日,市民王先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8113000报料称,乞丐竟也用上了高科技,办起了乞讨网站。
网上竟然有人行乞
12月5日下午,根据王先生提供的网址,记者打开了乞讨网站。发现在该网站首页的醒目位置是三张街头常见的乞讨者的照片。照片下面简短地交代了乞讨的理由:“猪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房价飙啊飙,我无避风屋”、“秋去冬来,外面风大天冷,纯为开辟一温暖行乞非行骗新市场,迫切欢迎捐献爱心(此处爱心专指钱币)。网站上公布了每日更新的财物数据显示“已获施舍48.01元人民币”。记者发现该网页上不但公布了施舍现金的支付方式,还将施舍分为三类,即:少额型施舍0.50元,标准型施舍1.00元,大款型施舍10.00元。网上还有每日更新的“善人录”,记者发现这家自11月8日开始“营业”的网站每天的施舍“善人”均在增加,从最初的每天两三人增到了12月5日的12人,获施舍金额也在不断地增加。网站还为愿意施舍者开辟了论坛,记者浏览时发现每天都有帖子上传,人气不错。当记者留言问如何施舍时,很快就有人回帖,但当记者询问版主的联系方式时,却迟迟不见回应。
市民质疑网络乞讨
在兰州八中附近,正读初二的学生小同告诉记者,他知道这个乞讨网站,而且班里有不少同学都曾献过“爱心”。当记者问其是否想到这是一种欺骗时,和他同行的一个学生说,对于出现的新事物,大家只是出于好奇而尝试了一下,没有考虑过其他的。四十二中的学生小乐则说,以前碰到的均是街头乞丐,现在居然有网络乞丐,大家都觉得新鲜好玩。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对网络乞丐充满好奇,不但成了课后的新话题,而且还会以自己上了“善人榜”而成为在同学面前炫耀的资本。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感觉这肯定有人在幕后操纵,想借助网友对新事物的好奇而非法敛财。西北师大的小魏同学认为这是无病呻吟,能够办网站的人、而且每天上网维护,至少不需要靠乞讨维持生计,完全没必要理会。浏览过该网站的小张说,网站的版主所陈述的大篇乞讨理由看了让人感到滑稽可笑。他认为可能是哪个网虫突然心血来潮的“杰作”,或者是不法分子想出的最新诈骗方式。
理智面对避免上当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从事基础教育的王彬老师,她告诉记者,中小学生好奇心强,自我判断力差,很容易相信网络乞丐的说法。在平时的教育中,老师经常会教育学生要有爱心、公德心,面对花样百出的乞讨手段,他们现在只能提醒学生不要轻信。甘肃正鼎律师事务所的徐莉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网络乞丐与传统的街头乞丐基本是相同的,由于网友每次的汇款数额有限,没有达到一定数目,还不能断定其行为构成诈骗罪,最多只能说是民事欺诈。她认为网民需要注意的是提高自己的判断鉴别能力,只要理智地面对出现的新事物,还是可以避免上当受骗的。(本报记者
罗社宏)
责任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