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旋涡中心的主治医生王雪原,日前在接受采访时用一句顺口溜来形容医院的现状:“领导干部帝王化,普通医护人员奴隶化。”他并解释说,“小到一个科室,比如科主任、护士长,位居权力金字塔的顶尖,没有人监管他们。科室中普通成员的前途、命运都掌握在他们手里。从研究生开始,你能不能
毕业,能不能留校,让不让你考博,让不让你外出学习,给不给你晋升职称,全都是科主任说了算”(12月5日《中国青年报》)。
在我看来,王雪原无意当中道出了中国改革中的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那就是越改,管理层权力越大,渐趋“帝王化”;越改,普通员工权利越小,渐趋“奴隶化”。这种“两化”的趋势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之一,就是管理层可以肆无忌惮地利用手中的权力及可支配的资源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让全社会来承担改革的成本。
郎咸平日前在北京的一次演讲中,从他自己长期关注的国企改革的角度,阐释了“两化”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在国企改革中,管理层“帝王化”的顶点就是MBO,也就是把企业贱卖给国企领导。郎咸平举例说,“购买者在某些场合之下,会把下岗工人推向社会;而改革利益就是他得到了这个国有资产,甚至把工厂铲平,就地起高楼,卖楼的钱归于谁呢?归于少数人。‘这个就是所谓的改革利益属于少数人,而改革的成本由全社会负担’。”(12月5日《北京现代商报》)郎咸平认为,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
让人感到似乎有些矛盾的是,这种“两化”却是在“建立激励机制”这同一个口号下出现的。这里一个绝对不是不重要的区别是:对管理层,“激励”主要是通过扩大他们的权力并伴以重奖、年薪制、赠送股权等“送大礼”的方式实现的;对普通员工,则主要是通过直接用你的饭碗做管理手段来实现的,即只要你听话就有饭吃,不听话就卷铺盖走人,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同样是“激励”,却产生完全不同的后果,其原因盖由于改革方案主要都是由管理层主持制定的,他们当然不愿意改革最后改到自己头上。而主流经济学家们扮演的角色,则很有些像油漆匠或者化装师,即用经济学的专业词汇对这些措施进行粉饰、包装,论证它们是如何能够提高效率,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公众近来将怒火完全发泄到主流经济学家身上的确有一点冤枉了他们,他们不过是些抬轿子,吹喇叭,并巴望能够从“盛宴”中分一杯羹的人,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主角。
“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表明,按照“帝王化、奴隶化”的原则进行的改革,必然会进入死胡同。在我看来,这还不单纯是一个合理不合理的问题,而关键在于这是根本不可行的。比如“天价医药费”事件中,患者承担了“看病贵,看病难”的成本,普通医护人员完全下降为医院赚钱的工具,分得的利润有限,还要承担了社会声望下降的成本,只有医院的管理层高居食物链的顶端,坐吃绝大部分利润。这样一种状况必然会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并在承受能力达到极限后强力反弹。
现在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口号“更市场经济,更社会主义”。我理解的“更社会主义”不仅要体现在社会福利和保障上,更要在改革中充分地贯彻民主的原则,让人民群众有充分的权利参与上,只有这样,才能遏止“两化”的趋势,改革才能走出死胡同,获得新动力。郭松民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