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被发展的甘露浸润 本报记者 何君
对于青岛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来说,5年的时光犹如白驹过隙。“2001———2005”这样一个短暂的历史瞬间,给岛城百姓生活留下了怎样的印痕?
从不同的角度衡量,岛城
市民的生活质量,在这5年里可谓提升巨大,人们的收入在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大家的生活一天天殷实起来。 让我们回到2001年2月22日。
这天上午,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时任代市长的杜世成在作《关于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报告》时说,“十五”期间要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力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约3.8万字,其中,直接涉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近4000字,占纲要总字数的10%,这是以前没有过的事情。
当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时,发展成果必将更广泛地惠及广大百姓。
统计表明,从2002年开始,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2004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2.1%,是1998年以来的最快增长速度。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6.6%,增速加快6.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4.8%,增速提高2.4个百分点。
2000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37元。这两个数字在去年底分别变成了11089元和5080元,5年间分别增长了38%和39.6%。
翻阅略微泛黄的5年前刊登《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青岛日报,我们看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住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是“十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然而,5年来,我市居民收入年均增幅已经超过“十五”既定目标。
5年来我市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还可从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体现出来。
所谓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的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或总收入的比例。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制定了划分贫困与富裕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型;50%—60%为温饱型;40%—50%为小康型;30%—40%为富裕型;30%以下为最富裕型。
岛城市民的生活变化印证了这个理论。2001年我市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1.8%,2003年下降到39.3%,2004年继续下降至38.0%,表明我市居民生活正稳步向富裕型推进。可以说,通过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让我们明显感受到了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富足。
或许,在盘点2000至2005年的收获时,人们对夯实民生之基的赞许分量更重。杜世成书记在2003年9月8日召开的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讲的一句话让人记忆犹新。他说,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的确如此,就业是百姓生存发展的现实“饭碗”,社会保障则是解除百姓后顾之忧的长远保证。5年来,我市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使经济财富的增长成果进一步投放到普通百姓福祉的阳光里。2003年9月21日,一个极具意义的日子。
这天,城阳区西城汇村66岁的农民辛丰桥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他从区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一个红色的存折,今后凭这个存折就可以每个月从银行领取87元养老金了。
这天,辛丰桥也成了"新闻人物",他的名字上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这些媒体报道,青岛市有1万多名农民和辛丰桥一样开始步入我国首批"退休农民"的行列,成为青岛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第一批受益者。
我市出现中国首批"退休农民",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作为辛丰桥这样的农村老人,土地历来是他们的主要依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耕地日趋减少,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成为一个敏感话题。所以,如何在制度上保障农民养老保险金的筹集和合理使用,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当时,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发表评论认为,青岛农民养老保险的试点经验,显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难题开始被破解。
其实,"极具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
2003年5月,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关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阳光救助工程",实现了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2005年4月,我市出台《对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经营场所租金问题出台补贴措施》,规定凡市内四区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4045"失业人员、"低保"失业人员和失业现役军人配偶等(不含享受自谋职业一次性扶持金的失业人员),在各类集贸、商贸、农贸市场租用摊位从事经营活动,且签订租用摊位协议期限在1年以上(含1年)的,按每人每年24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2005年4月1日起,在我市打工的农民工将根据市政府出台的《青岛市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暂行规定》和《青岛市农民工工伤保险暂行规定》,享受与城镇职工一样的社会保险待遇。
2005年10月,市政府下发《关于推进各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明确在五市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被征地农民将首先纳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目前,我市已建立起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和农村养老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城乡群众有效解除了后顾之忧。据悉,去年底,我市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200万人。
5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这充分验证了要让百姓分享发展成果,首要的前提是发展的道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来说要靠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财富增加了,才能在更大范围和更广层面上造福人民。"十五"期间,我市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一些衡量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硬"指标屡创新高……城市经济总量大了,经济实力强了,可供社会支配的财富也就多了。请看以下一组数据:
2003年,市本级财政支持各区(市)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资金7.3亿元,比上年增加7870万元,重点向困难乡镇倾斜。农村税费改革成效突出,全市农民人均负担由改革前的148元降至85.3元,平均减负率达42.4%。市本级社会保障性支出4.78亿元,增长15.9%,解决了城市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
2004年,市本级社会保障性支出5.79亿元,增长21%。同时,市财政将国有资产出让收益、困难企业土地变现收入全部专项用于困难企业职工的分流安置。同时,共筹集资金7.7亿元,解决了3.48万名困难企业职工分流安置所需费用。
弹指一挥间,人们就把一个5年留给了历史。展望即将来临的一个新的5年,人们有更多的期待。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一幅"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美好蓝图。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