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著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咨询公司近日公布的一份年度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印度再次成为薪酬增幅最大的国家,高达13.9%,高出中国一倍。2005年中国整体平均薪酬水平增长6.6%到8.9%。(11月24日《第一财经日报》)
我国GDP是印度的两倍,而薪酬涨幅却只有印度的一半。有人拿这一数字大做文章,
我认为有失偏颇———一是因为印度的工资基数本来就比中国低,二是去年以来印度通胀率一路攀升,带动了薪酬的增幅;而中国的情况比印度好得多,工资增幅低一些,属正常。
对提高整体薪酬之类的呼声,笔者持赞同态度。不过笔者认为,提高薪酬得讲求策略,并分出侧重。长期以来中国职工的薪酬症结,并不是简单的涨幅问题,而是公平问题。有调查表明,中印公司基层员工的工资差别并不大,但中国公司经理的收入为印度同等职位的两倍以上。
管理学上有个“鲶鱼法则”,说如果在团队中引进能干的人才,就会刺激其他员工的工作热情。如今的中国公司将这一规则视为法宝,对CEO、职业经理等器重有加,并给予丰厚报酬,却忽略了广大普通员工。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国企经营者年薪是员工平均工资的13.6倍,最高差距达50倍。如此大的工资差距,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不利。企业经营者的贡献虽比普通员工高得多,但没有普通员工的辛勤劳作,企业的高效益将是无源之水。
中国企业薪酬体系的不合理现象还有很多。比如一些国企为了提升竞争力,常进行并购重组、股份制改造等,企业内的员工服从无偿性调配,薪酬标准照旧,而外聘人员的薪酬按市场标准支付。这显然有失公平,势必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效益———由于普通员工在薪酬提高上的话语权缺失,只能乖乖遵守规定,员工的心理落差势必越来越大。
前段时间有经济学家说中国工人工资不能涨,否则攀升的劳动力成本会把外资吓跑了,这实在是荒唐。我国与印度薪酬涨幅的鲜明对比,以及跳槽频繁的事实给出警示———工资不涨不行,并且应该首先从普通工人、普通职员开始。没有相对公平的薪酬体系,就没有欣欣向荣的企业发展。(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