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总统1972年的访华之行,堪称已经过去的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其中,基辛格与中国副外长乔冠华起草公报的会谈,一波三折。陈敦德在今年出版的《新中国外交谈判》中,对此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现摘编部分以飨读者。 尼克松对中国领导人的秘密承诺
&n
bsp; 尼克松与周恩来一共进行了五次会谈,在北京会谈四次,在上海会谈一次。当时在北京谈判中,在台湾问题即“只有一个中国”的问题上,尼克松曾经对周恩来作了“上海公报”文字中所没有包含的秘密承诺。 据21世纪初美国新解密的前总统福特会谈记录档案透露,福特曾经向中国领导人重申其前任尼克松的秘密承诺,但他“不支持台湾政府的任何独立之努力”的措辞,与尼克松的“不支持任何台湾独立运动”有点差别。1972年2月22日的尼克松总统与周恩来总理的第一次秘密会谈中,尼克松提出对台湾问题的“五点原则”,其中包括“我们将运用影响力,劝阻日本军队在美方减少在台驻军时进入台湾”的内容。
“乔基谈判”共商公报文本
尼克松在故宫、长城等地游览时,基辛格与乔冠华躲在钓鱼台一座小楼里进行关键谈判。
2月24日,开始了关于台湾问题的实质性谈判。两人针锋相对,争吵激烈。乔冠华提出的中国方案中,美国观点是“美国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将逐步减少并最终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基辛格拒绝说:“我希望你们能理解我们的立场,我们把撤军说成一个目标。即使这样,我们仍然坚持撤军跟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及缓和整个亚洲紧张局势联系起来。”
每到这个时刻,不乏学者风度的双方相持不下,都会把扯紧的弦放松,开一两句玩笑来冲淡紧张气氛。乔冠华果然松了弦,说:“博士,你是出生在德国,我是在德国获得的学位。从这点上,我们应该有共同的地方。可是,在哲学上,我喜欢黑格尔,你喜欢康德,这也许是我们不能取得一致的原因吧。”
第四天,2月25日,电视实况转播尼克松参观故宫。此时的基乔会谈,双方还是不着急,好像明天总统无须去杭州,后天也无须在上海发表公报。其实两人内心都在着急,都在设法向对方施加压力。到了下午,在乔冠华向周恩来汇报、基辛格向尼克松汇报之后,两人再碰头,都拿出了新方案,都作了让步。
在当晚尼克松的答谢宴会结束后,基乔于晚10时30分再次会晤。晚上的谈判十分顺利,只花了15分钟就解决台湾问题的措辞问题。
横生枝节气歪尼克松
公报大功告成,使尼克松2月26日飞往杭州时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但是,在去杭州的飞机上,美国国务院的专家们拿到了公报。他们看后,一路上嘀咕这份公报不理想。他们的不满是大有原因的。这次由国务卿罗杰斯带来中国的,都是一些职业外交官,对于草拟公报的过程他们都被排斥在外,本来就很有看法。到达杭州的当晚,罗杰斯对尼克松说公报不够圆满而交给总统一份材料。材料中列举了国务院专家们对公报的一大堆意见,要进行修改。例如,有人对“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这句话提出了异议。说这话说得太绝对了,建议将“所有中国人”改为“中国人”。重要修改处,竟有15处之多。
看了这份材料,身穿睡衣的尼克松在套房客厅里走来走去,气得脸都歪了。晚宴开始之前,他把基辛格找来商量。脸色铁青的尼克松思忖良久,对基辛格说:“亨利,宴会后,你再找乔谈一谈。”
晚上10时20分,基乔两人再次会晤。基辛格说出了一番经过精心琢磨的话:“乔先生,在正常情况下,总统一拍板,公报就算妥了。但是这一次,如果我们仅仅宣布一些正式主张,还未能达到我们的全部目的。乔,我们需要动员公众舆论来支持我们的方针……”
毛泽东表态:台湾问题不容谈判
乔冠华得知美国国务院对已经通过的公报文本有意见时,暂停了会谈,去找周恩来总理请示。
早在晚宴之前,给罗杰斯国务卿那班人当翻译的章含之已经找周恩来作了汇报,说她了解到罗杰斯及其手下的专家们对已经脱稿的公报文本大发牢骚,还听说到上海后他们要闹一番。周恩来一直在考虑这件事。毛主席会见尼克松时,罗杰斯没能参加,难怪人家有意见。他还考虑,明天到了上海,他要特地去看望罗杰斯,补一下课。
毛泽东在听了周恩来的汇报后,口气坚决地回答:“你可以告诉尼克松,除了台湾部分我们不能同意修改之外,其他部分可以商量。”主席停顿了片刻,又严厉地加上一句话:“任何要修改台湾部分的企图,都会影响明天发表公报的可能性。”
于是,基辛格与乔冠华在杭州又开了一次夜车。凌晨2时许,另一个“最后”的公报文本终于完成了。
1972年2月28日下午5时,在上海锦江饭店那个著名的大厅里,《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终于在这儿宣布诞生了。
尼克松又乘酒兴即席发挥,兴奋地说了一句十分敏感的话:“美国人民,要和中国人民一起,将世界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后来有挑剔的西方记者评述说,美国总统在鼓吹“美中”联合“主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