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中秋
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元慎先生近日在一次会议上说,各地已开始了公务用车改革的试点,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自下而上,厅局级及以下的干部将可能取消专用公务车。
这很可能算不上官方的正式表态,而且,王先生只是说“可能”。但就是这样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表态,依然
招来一片喝彩。
公务用车改革,是更为广泛的公务员薪酬制度中的一部分。现有公务员薪酬制度的主题框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是具有强烈军事共产主义色彩的供给制。在这种制度下,公务员的收入其实更多体现为非货币收入,比如免费住房,终身医疗保障,优裕的退休保障,以及公务用车。前几项福利基本上是每个公务员都可以享有的,最后一项公车福利上,公务员内部的差别则非常大:有些人只能享受班车,有些人则可以享受到专用轿车。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公务员的薪酬体系一直在改革。就像公务用车改革一样,至少从当初的政策目标看,是希望实现收入货币化,减少以至最终取消实物福利。正是基于这些考虑,近几年,公务员工资连续多次提高。理由是,改革医疗福利和住房福利,干部们的货币支出将会增加。
然而,在现有的财政制度下,这两方面的进展,却注定了是难以均衡推进的:工资提高是实实在在的,而实物福利的削减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事实上,在公务用车方面,实物福利反而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公车福利大幅度提高了。原来也许只有局级才可以使用的公车,现在,普通的处级干部、甚至科级干部也可以享用了。近几年来,中国豪华车市场上最大的买家,不是富人群体,而是各级政府。
这就是渐进的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的结果:公务员们同时享受着供给与市场两种体制的福利:实物与货币两种形态的收入,可谓左右逢源。难怪最近两年的公务员考试,完全可以用“疯狂”二字来形容。
改革显然没有实现其最终的目标,而只是进入“中间状态”,所以才会有这种形态多样而账目糊涂的事情。“中间状态”是研究转轨问题的学者提出的一个概念,在渐进转轨模式下,必然会经历这种状态。两种体制混杂交织在一起,权力既不受限制,追求金钱又是社会的主流价值。猖獗的官商勾结,就是转轨中间状态的典型表现。综合了两种体制好处的公务员的高收入,同样是中间状态的产物。
按照人之常情,公务员本身当然愿意永远停留在美妙的中间状态。也正因为此,尽管国家体改委1998年已提出公车改革计划,但迄今仍无多大进展。有些地方试点改革,也是以现有的公车实物福利为基数,将其折算为货币收入。于是,公车补贴数额有时达到每月3000元。原来并不享受专车福利的普通公务员,所得到的补贴也远远超出普通班车实物福利的价值。公车改革,在很多地方成为变相提高工资的一个手段。更奇怪的是,在领取了高额补贴之后,领导干部们仍然可以通过各种办法享受免费的专用公车服务。
这显然是民意无法接受的。但是,在现有的财政制度下,民意没有导入财政预算决策程序的渠道。因此,可以预计,就像更广泛的社会经济领域一样,公务员薪酬制度也可以长期停滞在这种中间状态。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