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郊区骚乱中,被焚毁的华商仓库余烟缭绕。
恐怖骚乱 多个华社阴霾笼罩
法国人塞奇·莫斯科维奇写《群氓的时代》一书的时候,
恐怕根本不会想到有一天在巴黎这个浪漫之都,也会出现大规模的群体性暴力事件。从10月27日开始的巴黎暴乱仍未得到控制。骚乱中,华商也成了攻击的目标。暴民攻击当地的华人社区,10座华商仓库被烧毁。
同样不幸的是,针对华人的恐怖事件,还同时在美洲和亚洲上演。美国费城至少有9家华人商店陆续收到自称白人至上主义团体“亚利安国”的英文恐吓信。信中说,“如杀猪般将你们屠杀,准备去死吧,我们将强奸你们的(黄皮肤)妇女和小女孩取乐,我们要让你们下跪,因为我们是主宰的族裔。我们是白人也是真理,神爱我们,但是恨你们,因为我们洁净而你们污秽,滚回亚洲、中国、韩国、日本,你们预备受死了吗?”信同时附有不堪入目的照片以及纳粹标志。与此同时,在印尼,一类旨在煽动当地人袭击华人的反华短信也广泛流传。短信内容指华人要为印尼目前的经济困境负责,呼吁当地人袭击他们。
过去一周里,某些地方散漫着或浓或淡的反华情绪,在华侨华人心中埋藏下说不出的滋味。极端分子在海外的不智之举,也让国人牵挂。真不知海外的同胞们冲撞了何方“鬼怪”。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发生这些事件的华侨华人所在国政府都明确表示,要严查原因,妥善解决。中国驻当地的使领馆也都及时关切,提供帮助。
多数恐怖事件中,极端的种族歧视分子都是始作俑者。像这次费城恐吓信事件的制造者就是信奉白人至上的偏激团体。就业压力等社会现实问题导致一些年轻人的不理智,也使得华商成为泄愤行为的受害者。法国骚乱的社会根源不少人认为就是穆斯林移民的失业率越来越高,导致人们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当然,还有一些事件,华侨华人是连带的受害者。
移民歧视问题已经成为不少国家引之即爆的潜在威胁。如何从公共政策的制定上解决这个问题?华人一直在思索。11月2日,第26届国际华人移民服务机构联会周年研讨会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51家华人社区服务机构共同探讨了许多与移民有关的话题,以期提出改善目前移民服务政策的策略和建议。
看来,海外生活,靠自己的一双手喂饱肚皮不是难事,想要谋求发展,还得群策群力。毕竟,海外维权的路还没有走到尽头。
争夺票仓 华人变成“香饽饽”
为海外同胞的安全揪心之余,过去一周里,至少还有一些事情,多少能拨开国人心中的阴霾,见证华侨华人的坚韧与成功。
纽约市长换届选举8日揭晓,目前围绕这一公职的选战非常激烈,华人成了参选人竞相争取的“香饽饽”。多位市长候选人先后到中国城拉票,纽约现任市长布隆伯格11月4日还特地在中国城设立了竞选总部,这在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纽约中华公所主席陈玉驹5日也发表《告全体侨胞书》,呼吁华人投入选战,踊跃投票,发挥华人政治力量。
与此同时,为了抢攻华裔票源,加拿大温哥华市选三党精锐尽出,11月5日在温哥华华埠办事处举行市选论坛,向华裔选民传达各自理念,争取支持。
破天荒的,在西裔居民超过七成的美国艾尔蒙地市,出现两名华裔―――陈舂理和阮有郎同时角逐市议员,而此前,甚至还从未出现过亚裔竞逐市议员。与此同时,美国洛杉矶市议会11月2日全票通过市长维拉戈沙任命的8位都市规划委员,其中包括华裔前市议员胡绍基。
来自纽约的300余名各界华人,6日上午会聚法拉盛,为华裔市议员刘醇逸竞选连任举办造势大会。刘醇逸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市议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法律上给予华人参政权,加之华人经济实力的支撑、参政意识的增强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华人开始在政治舞台上施展“功夫”,值得拍手称赞。
过去一周里,华人世界还有一些事情,很是提气。11月3日,为了嘉奖大批在英华人社会工作志愿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特意前往伦敦市中心的华人社区健康中心看望那里的工作人员。11月2日,全球最大金融服务集团花旗集团聘华人任要职。原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中国籍的章晟曼被任命为公共部门集团主管。而现就读于牛津大学的华裔学生史宗玮刚刚获2005年马歇尔奖学金,日前又在全美国荣誉工程师学会年会中获奖。
建立基地 为“华文热”加油
围绕着华文与华文教育,国内侨界的几件大事值得一说。
11月1日,华侨大学隆重庆祝建校45周年。这个校庆之所以引起广泛的关注,是因为华侨大学已经成为中外交流的纽带和华文教育的重要基地。11月2日,位于厦门的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就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开学典礼,17名来自泰国陆海空三军和警察部队的学员将在这儿进行为期一年的中文学习。
在海外尤其是在海外华裔青少年中推广华文教育,一直是中国相关部门的一项
重要工作。11月5日,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麓谷动漫产业园正式被授牌为中国华文教育卡通工程首个生产基地。这标志着以海外华裔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漫画、图片、音像、数字艺术、网络等多种卡通动漫形式传播、弘扬中华文化的“华文教育卡通工程”开始实施。
11月6日,第六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在文莱举行。共有263名来自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新加坡、菲律宾、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的代表参与。代表们交流办学经验,探讨华文教育的发展与挑战,成为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者前进路上的加油站。
克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11月08日 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