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模式三方面着力创新镇卫生院:向着标准“起跑”近期开始试点,明年全面铺开,力争三年时间卫生院全部达标
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青岛市卫生局获悉,从10月开始进入实施阶段的镇(街道)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将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模式三方面实现创新,沉寂多年的卫生院有望借
此摆脱困境。
卫生院改革迫在眉睫
据青岛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乡镇卫生院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中处于枢纽位置,但目前的状况令人担忧,多数卫生院经营困难,设备简陋,人才严重匮乏,卫生院在农村医疗市场中所占的业务份额越来越少。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非常复杂。目前,除了增加投入,急需改革卫生院管理体制、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重新确立卫生院的发展方向、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加快镇(街道)卫生院建设、改革和发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巩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近日,市卫生局决定,开展镇(街道)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活动,改变镇(街道)卫生院房屋破旧、设备老化、人才匮乏、技术水平偏低的现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突出三大创新
据介绍,即将开始的镇(街道)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将实现三大创新:创新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模式,促进卫生院改革,增强生机和活力。所谓管理体制创新,是指完成对镇(街道)政府所在地卫生院的上划,实现“县办县管”,对非镇(街道)政府所在地的卫生院进行资源重组或改制;运行机制创新,就是要实行院长公开竞聘、全员聘用合同制和绩效工资制;服务模式创新,就是要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规范三项管理
同时,还要规范三项管理:规范行政管理、质量管理、村卫生组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卫生院正规化建设。规范行政管理,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达到经营无亏损、环境绿化、净化、美化,行风评比进入先进行列;规范质量管理,是要医、护、技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规范,治疗室、注射室、抢救室、分娩室、供应室、手术室、传染病门诊达标,医疗文书书写登记规范,抗生素、激素使用规范,消毒和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管理规范;规范村卫生组织管理,是要完善和巩固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规范乡村医生服务行为。设备达到六要件此外,还将突出三个重点,即突出急诊急救、全科医疗和中医建设,带动全院业务开展,提高综合卫生服务能力;完善三个功能,即完善镇卫生院的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和基本医疗功能,提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强化三个建设,即强化房屋、设备、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和条件。
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镇(街道)卫生院房屋面积要达到部颁标准,无危房。设备达到六要件(X光机、心电图机、B超、半自动生化仪、冷链设备、救护车)。医护人员力争在三年内全部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卫生技术岗位上没有非卫生技术人员。
从试点到推广
镇(街道)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采取市财政支持一点、区(市)财政拿一点、镇(街道)卫生院自筹一点的办法筹措专项资金,确保完成镇(街道)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任务。目前,市、区(市)卫生局已成立了“镇(街道)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和评审委员会,将负责对镇(街道)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进行督导、评审、总结和评价。市卫生局已经制定印发了镇(街道)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和评估标准,并已开始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方法,近期,市卫生局将在每个区(市)选择1-2所
镇(街道)卫生院作为市级试点单位,每个区(市)也将选择2-4所镇(街道)卫生院作为重点建设单位进行积极扶持,争取年底前完成试点任务。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明年我市将全面推开镇(街道)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活动。力争用三年时间,全市所有卫生院全部达到评估标准要求。
(王丽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