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10月26日讯(记者王东)10月26日,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发出今年第14号预警信息,警惕“医托”、“号贩子”欺诈行为,并列举出“医托”四大行骗惯用伎俩。
“医托”是指利用各种欺诈性手段,将患者从正规大型医疗机构诱骗至不正规甚至是无资质的医疗机构就诊,从而获取“好处费”的人员;“号贩子”
是指将医疗机构的挂号凭证,尤其是专家门诊号倒卖给等待就医的患者,从中牟取高额利润的一类人。
调查发现,最容易受医托蒙骗的病人主要有四种:一是患慢性疾病,经反复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二是有难言之隐,不愿去正规医院就诊的;三是老年人、农村患者以及低收入家庭的患者;四是疾病本身需要手术,患者怀有侥幸心理,以为通过保守疗法可以解决的。
“医托”或“号贩子”惯用的骗术,一是现身说法,主要通过各种感人的“患者故事”、“病愈历程”向患者推荐某医院;二是移花接木,以“某专家出国了,你这病不能拖啊”、“专家号已经满了,你排不到的”等,抓住患者看病心切的心理行骗;三是“真情关怀”,主要针对外地人及农村患者,热情地和患者打招呼,询问病情,端茶倒水,甚至自己掏腰包打的送病人去某医院;四是低价促销,主要针对支付能力较低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患者,以大大低于大医院看病费用为诱饵,诱骗患者到某医院就诊。
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提醒广大患者,就医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提供的医疗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责任编辑:林彦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