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于津涛/大连、北京报道
关于人体标本的成本核算及经济效益分析的语言仍然在公开场合出现
“你的报道会造成什么影响你应该最清楚。”9月2日,德国独资企业、大连冯·哈根斯生物塑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峰在电话里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你又来大连了吧?哈根斯董事长现
在德国。”
刘晓峰拒绝继续回答记者有关人体标本进出口以及展览的任何询问,“新闻采访的事情请与行政部芦淑华部长联系。”
2003年11月27日,《瞭望东方周刊》在创刊第二期以封面文章《尸体工厂调查》为题,对号称全球最大人体标本加工企业的大连冯·哈根斯生物塑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根斯公司)及其董事长、德国公民哈根斯进行了采访;并披露了南京市苏艺生物保存实验工厂与江苏省部分医学院校及医院存在地下尸源交易的事实。
其时,据南京市公安部门问询调查,2001年6月,日本解剖技术研究所以学术研究的名义与南京苏艺工厂签订了总价为338.4万元人民币的销售合同,购买人体不同部位的塑化标本162件。这批标本于2001年9月18日在日本东京银座展出,引起轩然大波。
而在中国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投资1500万美元的冯·哈根斯生物塑化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尸体收集、加工、运输和展览的全球化网络。
事实上,从生物塑化技术的创始人哈根斯2002年在英国伦敦亚特兰蒂斯艺术馆首次举行“人体世界”展开始,其所涉及的法律、宗教、伦理、科学和艺术之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作为一种高科技的产物,生物塑化技术在中国已经飞速发展,早在本世纪初,山东、上海、重庆、广东、湖南以及辽宁大连等地已有多家生物塑化标本厂,而中国却存在着相关立法空白:遗体捐献者立法,人体器官捐赠法以及人体生物塑化器官的销售立法等等尚未提上日程。
这种状况在《瞭望东方周刊》报道两年后,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关于人体标本的成本核算及经济效益分析的语言仍然在公开场合出现。
神秘工厂仍不为人所知
“七贤岭的人体标本加工厂?我从来没有听说过。”9月3日,大连市出租车司机老范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当天上午10时,老范开车带着记者在大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七贤岭一带转了两圈才找到这座工厂。
和两年前一样,占地近三万平方米的哈根斯公司仍是一个静悄悄的所在,红色的六层行政办公楼孤零零地矗立在荒草丛生的院落里,看不到人走动。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改变,哈根斯公司围墙外的大门上仍然没有挂一块厂牌。
两年前,哈根斯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雄心勃勃,计划在五年内追加投资2000万美元,并在厂区内再盖一座生产大楼。但从记者观察到的情况看,哈根斯公司似乎已经停止了基础厂房的再建设。
在大连采访期间,《瞭望东方周刊》曾随机在大连高新技术区附近抽样调查了十几名来往市民,几乎没有人知道在大连还有这样一家“独特”的外资企业,虽然,两年前《瞭望东方周刊》报道后,全国媒体曾广泛转载并作了后续报道。
“我是大连医科大学的研究生,我知道我们学校有一个生产生物塑化产品的公司,也去那里参观过。但我不清楚七贤岭还有一家德国公司,其实生物塑化这种技术应用于解剖学领域对临床医学的教学来说是一项变革,我们学医的这些都懂。”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二年级研究生李玉玲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我知道这家公司,听说生产什么人体标本,我拉过好几个外国人,他们都在那里上班。我一个哥们儿也在那儿开过班车,干了不长时间就换人了。听他说他们那里的班车司机经常换。”出租车司机老赵说,“既然是合法企业,搞得那么戒备森严干什么?”
事实上,与在国外进行人体标本展览时的高调宣传相比,大连冯·哈根斯生物塑化公司在国内一直非常低调,很少在国内媒体上曝光,更不会做任何产品宣传。而哈根斯公司的企业网站也是英文网站,并没有中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