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李沧区坚持不懈地做好社区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健全了帮扶工作载体,开展了结对帮扶、“七助”等活动,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密切了党群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 健全帮扶工作载体。建立起“三位一体”的捐助网络,区建立社会捐助事务中心
(慈善超市)、街道设立社会捐助事务管理站、社区设立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点,承接社会各界捐赠,为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办理价值300元的阳光救助实物帮扶卡,困难群众凭卡到慈善超市低价选购物品;开通爱心直通车和捐助热线,及时为社区贫困户送去急需物品;建立扶贫基地,把过去送钱、送物的“输血”型救助模式改为“造血”型救助新模式,目前李沧区扶贫基地已在东王埠社区正式投入使用,该区打算再建两处社区扶贫基地,重点解决困难家庭的就业问题,力争三年内使帮扶的困难家庭彻底改变面貌。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个区直部门联系一个社区,与社区签订“互联”协议,班子成员每年利用1个月时间深入基层访贫问苦,每位党员干部联系一个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每年累计要有2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办实事、解难事。区直部门建立“困难党员群众信息库、结对帮扶联系卡、结对帮扶工作台账”,实施“五个一”帮扶举措,即帮助基层社区、弱势群体“联系一个项目,引进一门技术,募筹一点资金,出好一个点子,办好一件实事”,要求见实效,出成果。 开展多项救助活动。从去年开始,李沧区开展了以“助学、助医、助房、助困、助老、助残、助孤”为内容的“七助”活动。“七助”活动针对不同困难群体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救助工作。拨出专项资金,实施了慈善助学工程,凡考入国家普通高校的城市低保家庭的子女,均可得到1000-3000元不等的救助;为切实解决困难家庭成员的“看病难”问题,该区启动了慈善医疗救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3866户困难家庭建立了健康档案,并为每户困难家庭发放了300元的慈善医疗卡;针对部分“农转非”社区贫困群众的住房现状,该区制定了困难家庭住房修缮三年规划,计划利用三年的时间对贫困家庭的住房进行修缮,切实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该区为2600余户困难家庭发放了“阳光救助实物帮扶卡”,到目前为止,救助金额已达60余万元;为保障贫困老人的基本生活,该区坚持对贫困老人进行走访慰问,每年用于救助贫困老人的资金达5万元;为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该区累计为1万余名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发放残疾补贴200余万元;该区出台有关政策,该区孤儿除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外,每年还能获得1000元补助金,有力地保证了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本报记者本报通讯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