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在市内某大酒店里举行的一场“关注健康童年”教育会上,来的都是妈妈和老人,居然没有一位爸爸。这一现象引起教育专家们的担忧。他们指出:孩子的成长,不能少了父性教育。
父爱缺失孩子问题多
雷雷已经开始上小
学三年级,但身为男孩的他却性格内向,说话轻声细语,爱与女孩一起玩,被同学们讥笑为“娘娘腔”。妈妈非常担心,于是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经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的医生检查询问,雷雷是得了“父爱饥渴症”。原来,在雷雷的成长过程中,始终被母亲、女老师等女性所包围,父亲由于工作太忙,一星期难得见雷雷几次,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几乎没有,更谈不上什么交流,有限的谈话也常以父亲的呵斥终结。于是,雷雷越来越疏远父亲、亲近母亲,行为举止也更多地依赖母亲、模仿母亲。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们告诉记者,根据临床调查显示,像雷雷这样因为缺乏父性教育而导致“娘娘腔”等问题的少年越来越多。
家教近八成父亲缺位
整整2年,为了筹建公司,刘强几乎把家当成了宾馆,教育儿子的事情全成了爱人金晓梅的事情。这不是个别现象。
据一些幼儿园提供的情况,现在父亲来幼儿园参加孩子家长会的很少,来开家长会的不是妈妈,就是爷爷奶奶。
市妇幼保健院调查显示,60%的母亲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有15%的家庭家教任务由祖父母承担,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过25%。很多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是态度简单粗暴,缺少耐心。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导致爸爸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缺失主要是因为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父亲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太多,而与孩子接触的机会减少。在不少家庭还有意无意地划分父母的分工职能,即父亲主外,母亲主内,孩子常常被父亲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推给母亲或者家里的老人。不少为人父者不仅平常很少关心、过问孩子的事,就是逢年过节在家也不注意和孩子沟通。
重提“养不教父之过”
青岛市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医师景艳玲说:家庭教育离开了父亲的参与,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据有关研究表明,缺少父亲关爱的孩子有几项共同的消极人格,那就是缺乏活力、缺乏积极性、精神萎靡、有逃避现实的倾向、对未来的期望不高、不容易相信别人等等。而这些消极人格特性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非常不利。父亲对少年人格特征的作用比母亲更显著,缺少父亲抚养的男孩比其他男孩缺少男子气概,缺少父亲抚养的女孩则很难与男性相处。
一些研究还显示:父亲对孩子的数理逻辑能力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教育的指向性明确。而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有较高期望,但在实际教育中,却往往显得无计划,力不从心。父亲在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蒙学书《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条古训至今仍对现代教育有重要意义。记者田璐
父亲们,请给孩子留一点时间
健全的家庭教育,起码应该由爸爸妈妈共同参与,父母行为方式互补,孩子才能从父母双方身上吸取优点,养成完善的人格。不可否认,现代社会,男人们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应酬也越来越多,这是造成父亲在子女教育方面大量缺位的重要原则。但是,也的确有不少父亲以种种借口逃避教育责任。其实,家教对父亲时间的要求并不多。有专家说,父亲陪孩子读书的时间仅仅需要20分钟,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也许少参加一次不必要的应酬,少睡一会儿懒觉,孩子的教育就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