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3月25日讯 从烟台乘飞机到北京、上海、济南和韩国,时间都是1小时左右。
由此可以理解,烟台为何有这么多韩国人。据烟台市外事办提供的数字,在烟台的韩资企业有1900多家,韩资是烟台利用外资第一大户,常年在烟台的韩国人6000多人,加上往返流动的共有上万人。
韩商聚会学习
政府文件
在烟台的韩资企业中,大宇重工业烟台有限公司的影响差不多算最大。韩国来的总经理蔡奎全先生谈起在中国的感受,用流利的汉语说:“中韩两国人在一起,不说话,看似一家人;一共事,胜似一家人。”
1997年,大宇重工业烟台有限公司率先实行了劳动工资协商制。
蔡先生是烟台外商投资协会韩国分会会长,商会集会,他组织学习当地政府的文件、政策和法律法规,倡导大家把山东的事、烟台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那样负责。在企业宣传画册上,他们醒目地标明:大宇重工业烟台有限公司应该以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标准来要求自己。依据这一理念,1998年他们捐款300万元人民币支援湖北抗洪救灾;2001年到2003年,先后在宁夏、甘肃、青海、山西、陕西、山东建起8所大宇希望小学,并承诺:今后10年,在公司盈利的前提下,每年捐献50万元用于建希望小学。蔡先生说:“大宇回报社会的举动,表明了大宇希望融入中国文化和民众之中,和中国一起发展的决心。”
烟台市副市长李淑芹说,我们每次到韩国举行各种经贸活动、进行高层接触,韩商鞍前马后东奔西跑,热情,热心。我们到韩国,像到自己家一样,韩商在烟台,和自己人一样。我们先后授予19名外商荣誉市民称号,其中8名是韩商。
专门带着孩子来上学
莱山区石沟屯小区是著名的“韩国村”,有100多户韩国人住在这里。
记者进“村”采访,打眼就看到一些儿童穿着旱冰鞋在院子里滑行,几位年轻妇女在骑自行车玩,一看就是韩国人。一搭话,他们都会说常用的中国话。一位名叫权赫周的女士十分热情地把记者请进家,权女士带着一对8岁的双胞胎儿子和15岁的女儿住在烟台,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女儿上初一。厨房里,保姆正在包饺子。
权赫周的先生在韩国做生意,按韩国标准收入不算高。但为了让孩子学汉语,去年10月份她就带着3个孩子到烟台求学。她说:“中国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为了孩子,为了将来,及早到烟台安个家。”
谈到花销,她介绍每月房租1000元,3个孩子每月家教费1000多元,保姆每月650元,再加上孩子的学费和权赫周本人在一个学院学习汉语的学费,4口人的生活费,丈夫经常来往的交通费,等等,一年的费用真不算少。记者问,仅靠你先生一个人在韩国的收入能行吗?权女士说:“行。在韩国挣钱,到中国消费,很划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消费和投资,值得。”
从韩国金罗北道益山市来的金纳延,来烟台前就学过汉语,去年她妈妈带着她和妹妹金多延来到烟台,现在分别学习高中和初中的课程,目的是回国报考名牌外语学院,主攻汉语和中国文化。金家的经济条件很好,到中国可选择的城市很多,为啥选择了烟台?她们说,一是烟台韩国人多,二是烟台的人居环境好。她家的客厅直面大海,山光水色一览无余。她妈妈拿出自己的刺绣作品对记者说:“在这样的环境搞刺绣,有灵感。”
记者来到黄海城市花园百合园,通过朋友叫开了李贤子的家门。交谈得知,这处住宅有153平方米,2002年花60多万元买的。李贤子在烟台大学中文系上学,丈夫在胶东做水产生意。她说,在这里买类似房子的韩国人大概有30多户。问她在韩国还有没有房子,她说:“卖了。”
韩国公立学校办到了烟台
烟台市中心有一所“烟台韩国学校”,校长许再焕先生说这是韩国国立学校。韩国在世界各国共有27所国立学校,在中国北京、上海、天津、延吉和烟台有5所,其他城市的韩国学校是私立的。他诙谐地说:“烟台与北京、上海‘同级’,可见在韩国政府心目中,烟台的地位非同一般。”
韩国国立学校设在烟台,自然是因为烟台韩国人多,适龄韩国孩子多。在校学生从幼儿大班到高中,2001年3月开学时有35名学生,现在达到275名。
韩国人大多反映他们在烟台生活得很舒适,但也提到有许多地方目前还不尽如人意。许再焕校长说,烟台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太少,如音乐会、舞蹈很少见。在浪潮LG公司,韩国专家权东郁、魏俊炫说,烟台的科研开发基础功能还比较弱,研发资料、人才资源比较匮乏,办事效率还要继续提高,购物也不如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