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7名德国师生与36名海大学生同堂上课,中西交流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火花,而交叉学科教育的魅力成为最明亮的一点。
9月中旬在中国海洋大学开始的中德海洋科学暑期班长达12天,由来自德国不莱梅大学、基尔大学、不莱梅大学热带海洋研究中心、基尔大学莱布
尼兹海洋研究所的13位教授、14名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14名教授、22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成。双方教授轮流坐庄,每日一个主题报告,涉及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暑期班由不同专业背景、国家和性别的学生组成,分组讨论时小组有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专业的学生,既有中国学生也有德国学生,除了可以促进学科交叉,还可以加强团队精神。
“交流是最大的收获”,几乎中德暑期班所有中国学生都与博士生曹勇有相同的感受。暑期班的主题报告多是介绍海洋科学诸多领域的前沿研究现状,带有科普性质,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可以广泛地了解其它学科领域的知识。同为暑期班的德国学生博吉特·科勒说,在德国常会有这种暑期班形式,而且学生可以选择自选课程,因此大学生学习领域十分宽广。
其实,海洋科学领域内常有交叉学科研究,如海洋气候研究时会使用失踪计,利用碳衰竭气候的变化,此类研究要用到化学知识。并且,社会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不莱梅大学热带海洋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帕特拉·科勒博士说,此次暑期班的主题是“全球变暖”,而这恰是一个国家一个学科所不能完成的课题,需要多个国家多个学科共同完成。据悉,在暑期班的后期,中德双方还采用师生一对一教授模式,让学生一抒胸臆。(本报记者刘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