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友相见泪汪汪 |
|
场外寻找老战友 |
|
会堂座位不够用 |
|
青海兵团战友40年相聚联欢会 |
|
台上台下喜相逢 |
|
昔日姑娘小伙,眼睛怎能分清 |
|
录下战友影,回家慢慢“认” |
大漠风沙历历回首 ———青海建设兵团40年后青岛再聚首
四十年前那动人的乐章再度响起,白发聚首聊发少年狂,两千名青海建设兵团的知青相聚一堂,共同追忆往昔峥嵘岁月……
两千知青五湖四海
昨天下午,能容纳1600余人的市人民会堂座无虚席,过道里、走廊里全都塞满了人。山东、湖北、北京、上海、青海、香港,马来西亚、美国、欧洲……,他们来自全球各地,当年的“小鬼”兵如今也已白发爬上额头,但青海兵团人气概一点都不减,接到通知的和没接到通知的都来了,本来预备的大礼堂现在却盛不下这源源不断赶来的热血知青。为了主持这个40年纪念的晚会,李振芳放下工作,从美国赶回来一遍遍彩排;已近60岁的张玉英为了表演一个青海热舞,不知私下里偷偷练了多少个夜晚。
下手术台搭上航班
下午2时许,在武汉刚刚做完脚部手术的王爱华,在儿子搀扶下一瘸一拐地攀上人民会堂台阶。40年过去了,一起战天斗地20年的兄弟姐妹还好吗?听到40年聚会的消息,她说服了所有的亲人;为了赶时间,刚做完手术不久一家人就赶上了到青岛的航班。她特意买了笔记本,准备记下所有老战友的电话,邀请他们到湖北的武当山和十堰去做客。
一张照片泪花一片
会场前方两侧的电子屏幕不时播放出青海生产建设兵团的老照片,熟悉的军垦生活早已过去,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却至今难以忘怀:看到一张正在收割的“娃娃兵”挥汗如雨,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54岁的范军流下一行热泪,他就是照片上那个14岁的娃娃兵———当年青海生产建设兵团最小的战士。他说他想起了在风沙中牺牲的11名战友,每隔几年的清明节,范军都会代表青岛的知青到青海扫墓,纪念逝去的兄弟姐妹。
青海歌谣温馨回忆
一曲《柴达木小夜曲》响起,美丽的青海格尔木姑娘轻歌曼舞仿佛令时光回到那个年代,大家不由自主和着节拍轻轻哼唱着。纪玉兰的思绪回到了1965年,16岁的她怕成份不好去不了青海,一次又一次地逼妈妈去说情。穿上军装的那一刻,在镜子面前足足照了半个小时,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激动得睡不着觉。当军垦战歌《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响起的时候,台下的2000名知青不自觉地合唱起来,“迎着春风,迎着阳光,昂首阔步到边疆……”
台长著书保留财富
参加聚会的吴保中是十堰市东风电视台副台长,是从青海建设兵团考出来的大学生,他有一个特别的想法,收集材料,准备写一本反映青海生产建设兵团的书,记录这段激情岁月。“写就要写成《今夜有暴风雪》这样的绝作。”吴保中告诉记者,他已经开始着手下笔了,知青的年轻一代也要写入小说,写出知青后代的生活,让他们牢牢记住父母这段如歌的岁月。“这是一笔财富,我一定要将它保留下来。”吴保中坚定地说。
晚会结束久久不离
昨天下午16时30分,两个小时的晚会结束了,人民会堂大院内依然人山人海。“你是谁?还记得我吗?”这样的问候响成一片,不少人还高举着牌子寻找当年的知己和战友。一直到下午17时30分,还有许多知青久久不愿离去,他们仍在努力寻找着失去消息多年的好朋友,期冀着奇迹的发生。
文/曹为鹏图/徐常青青海生产建设兵团大事记
●1965年10月8日,首批青岛支边青年800人离青奔赴格尔木,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二师的军垦战士。至1966年4月22日,共5批支边青年奔赴青海,青岛知青共4000人。
●1969年,青海农建十二师划归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改称农建第四师,番号为“兰字九四零部队”。
●1976年,生产建设兵团划归地方,青海农建十二师改称“青海省格尔木农场总场”。
●1979年,支边青年返城风起,青海兵团知青2700余人分配到青海省会西宁、各州县以及冷湖油田。
●1980年,青海兵团支边青年开始陆续返城,至1983年全部返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