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9月29日电
如何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是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山东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摸索出不少成功经验,山东济南纬六路"老洋行"的平移保护就是一例。
山东济南纬六路27号的"老洋行"建造于1920年左右,据传原为一家洋行(近日已发
现牌匾当另说),总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长期一直为小工厂和居民所占用。该洋行主体建筑为两层,局部三层为楼阁,座西面东,为南部欧洲巴洛克建筑风格。建筑主体立面通过柱、门、窗、阳台、腰线、挑檐及女儿墙等构件的分割、布局,再配合小构件的装饰,使该建筑立面造型充分体现出巴洛克建筑华丽、优美、繁杂、线条流畅等特有的风格。该建筑基本保持原貌,建筑风格在济南仅此一处。
2005年,按照济南市重点工程实施计划纬六路扩宽改造必须在年内完成,而纬六路27号恰在规划拆迁范围之内。
纬六路27号的"老洋行"近代建筑为砖混结构,建筑立面的线条主要为砖砌抹灰造,对这类建筑物如采取搬迁保护的方式,根本无法保持原建筑物华丽、优美、线条繁杂流畅的特有的立面建筑造型。因此,该建筑只能采取基础加固,整体平移的方法加以保护。
平移保护古建筑最早发明于欧洲,其最早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这类老建筑,后来才逐渐应用到其它建筑的平移上。应该说,平移建筑在国内已不是稀罕事,但平移这样的古建筑还并不多见,因此技术问题成最让人关注的焦点。
经多方对比,最后确定由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鉴定加固研究所来承担此项工程。该研究所已承担过多项平移建筑的工程,具有较强的实力,并有省建工学院作技术与理论研究后盾,工程质量有保证。根据该建筑的实际情况,除采用了常见的方法外,还特别应用了新的技术。建筑物平移到位后,建筑物的连接方式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保护该建筑物的安全,用于加固的轨道托盘及滚轴不再取出,同时,在国内率先采用了减震隔震技术,平移到位后将在该建筑物下设计安装12个减震隔震橡胶垫,在地震作用下,可起到耗能减震作用,这也是国内外抗震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使建筑物抗震能力大为提高,也是山东省建成的第一个减震隔震建筑,因此,平移后的建筑物比原来将更可靠、更安全。
这次平移保护牵动了山东济南市委、市城建局、文物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和学者。正是大家的努力心血使这座古建筑得以保存并获得"新生"。
这是利用民间资金来保护历史建筑的典型案例,值得认真总结,也有继续推广的价值。这种到目前为止仍比较成功的作法为我市今后保护类似历史建筑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