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8日电
最新一期的《瞭望》发表文章称,作为经济杠杆,税收是国家用来调节收入和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但“房地产商纳税榜上无名”和“工薪阶层已经成为中国个人所得税的最大税源”这两条消息的互为关照,表明这一杠杆在中国部分行业和领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文章说,提起近年来中国的房地
产业,很多人脑子里会出现“暴利、官商勾结、哄抬房价、暴力拆迁”等关键词,最近的两则消息,更让这一行业的公众形象雪上加霜。
一是“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公布的2004年度纳税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前300名内没有一家房地产企业的名字出现,这与目前房地产业平均利润位居国内各行业前茅的地位极不相称;二是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地税部门近日公布的企业欠税名单显示,来自房地产企业的欠税,占了欠税总额的8成以上。
本已民怨沸腾,再加上个“集体偷漏税”,地产巨子们的公众形象可想而知,当下媒体之于这一行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口诛笔伐也便不足为奇了。
文章指出,而事实上,没有哪个行业先天就具备“缺德”或“高尚”的特质,要让企业不违规或更具社会责任意识,关键还要有合理的制度制约,房地产业整体出现问题,恰恰暴露了税收征管体制在这一领域的不适应。
一位税务机关的人士介绍,房地产业是一个很难据实征收、却又很容易被估算利润的行业:由于这一行业工程周期长短不一、销售情况难以掌握,这很容易被地产商用来做文章,使得税务部门在征管过程中难以对其进行准确计算,由此导致大量税收流失;但同时,这又是一个利润容易被估算的行业:比如以规划、土地部门批文为基础,分析新开发楼盘的地价、房价等,就可以大致估算出利润和应缴税额。
权威统计显示,2004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额占GDP的比重为7.6%,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目前,适度校正税收杠杆在房地产业的“支点和力臂”,设计出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征管方式,或许比简单地谴责这一行业更有价值。(徐冰)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