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实在没办法
杨育祥的收入在村里还“凑合”,但孩子的学费让他不堪重负
杨育祥今年53岁,把自己看做村里有学问的人,他1973年高中毕业,因为成分问题,没有上大学。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务农,一年中会抽空到外面去打工。27亩地,其中3亩已“退耕还
林”,剩下24亩,家里大半收入都是来自这24亩地。地都是山地,只种土豆,靠天吃饭。今年天旱,他一下子种了近5亩,估计可以收到1000元左右,最好的一年庄稼能够收入3000元。去年,杨育祥把攒了3年的粮食卖掉了,总共得了1700多块钱。
两个孩子上学,平时主要靠夫妇俩劳作,杨育祥外出打工时,家里只留其妻子一人。杨育祥一年外出打工3个月,每个月他可以省吃俭用攒下500元,3个月1500元,今年不比往年,他只去了两个月,拿回来1000块钱。
按照杨育祥的说法,他一年最多可以有4500元的收入,最少在2000元左右。在今年农耕之前,他家里还是6口人(过年的时候,杨育祥父母相继去世)。仅仅两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就需要7000元,杨育祥说,这样每个孩子一月只有90元的生活费,这点钱仅够维持,不能吃饱。妻子有心脏病,一紧张就抖个不停,“连碗都抓不住”,为了省钱,她“坚持着,从来没有看过病”。
据记者了解,杨育祥的收入在村子里还算“凑合”,与当地大部分家庭收入相当。榆中县教育局赵玉柏副局长说,农村的家庭两个孩子上高中,就肯定是贫困户,这种情况很普遍。
杨育祥年轻时在当地一家水泥厂当临时工,一个月有500元固定收入,这是他们一家最富裕的时候,1996年,干了10年水泥厂临时工的他因为家里缺少劳力回家务农,从此生活拮据。他曾寻思着开理发馆,因为自己还有理发手艺,但是办执照的钱他也没有。农历年前,杨育祥父母相继离世,共花去家里的3800元钱,这几乎是这个家庭这些年所有的积蓄,也使姐弟俩的学费没了着落。
年过半百,杨育祥看上去很瘦弱,常年的劳动使他显得苍老,走路一跛一跛的,右胳膊在家干活时受过伤,不能干重活。家里14寸的黑白电视出不了图像,杨育祥想换一个二手的继续看看他喜欢的中央一套,但是考虑到要花200块钱,也就忍住了。
老人去世、孩子上学已经使这个家庭背负8000元的外债。孩子上学那天起,杨育祥就想念一天算一天。“念到20岁长大了,有力气自己也就不管了。”但是孩子还没到20岁,他已经支撑不住了。“实在借不出来,没地方借了。”在村子里能借的人家钱都借过了,这家200元,那家300元,但借归借,没钱还给人家。
自己的孩子是村里学习最好的,这让杨育祥很出风头。直到今年暑假的一天,有村里人对他说,两个孩子如果都考上大学,“完成学业需要22万元”,杨育祥听了之后一声没吭。
他说:“我即使不管家里,完全去打工,拼命一年挣1万块,22万需要22年,我要一天不休息干到75岁,这对我是个笑话。从这一天开始,我晚上躺在炕上,心里沉甸甸的。明知道自己1万块钱都借不上。”
家里养着一头驴、一头骡子,3月份,杨育祥要把牲口卖掉一头来让两个孩子上学,妻子坚决不同意,没有牲口怎么种地。两夫妻大吵一架,杨育祥一怒之下离家打工。这次孩子上学,他打算把家里的两头猪娃卖掉,等国庆节左右收获完土豆后交学费,没想到一头猪娃死掉了。
杨育祥说:“我30多岁得的孩子,对孩子都很喜欢,但是(同时供两个读书)实在没有钱。”对于这次抓阄,他解释说:“开了一个玩笑,怕谁都对我有怀恨。”说到这里,杨育祥嚎啕大哭:“我是实在没有钱啊!”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2004年,扶贫重点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82元,全国共有扶贫重点县592个,杨育祥所在榆中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