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资委已出台规章文件35个,423户中小企业改制退出
本报讯自去年7月市国资委成立以来,我市国有企业便置身于一个全新的改革与发展环境。这一全新环境,由市国资委通过构建国有资产监
管政策法规体系,扩大监管范围和转变监管方式,完善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的相关制度,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的基础性工作等手段,精心营造而成。在此环境下,我市国有大企业加大调整重组力度,国有中小企业加快改制退出步伐,资产经营公司积极进行改革调整,国企改革在规范中健步前行。
市国资委甫一成立,就将构建国有资产监管政策法规体系作为重中之重,至今已制定出台了35个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可靠保障。在此基础上,市国资委逐步扩大监管范围,转变监管方式,去年公布了首批监管的27户企业,今年上半年又对城市公用、基础设施领域7户企事业单位区别不同情况进行监管,并对外派监督机构的工作形式和方式进行必要调整。与此同时,市国资委进一步完善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的相关制度,部署了2005年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工作,并展开对国有企业负责人激励约束机制和薪酬制度改革的探讨。此外,市国资委还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的基础性工作,从去年12月开始对监管企业进行全面清产核资。
随着围绕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的各项规范更为科学、合理,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在大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造、中小企业改制和劣势企业退出、资产经营公司整体改制三个层面上有序展开,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国企改革的良好局面。
国有大企业加大调整重组力度。去年下半年以来,国有大企业以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为导向,加快股份制改造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其中,黄海橡胶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全面合作,中泰集团、青钢集团的改革改制方案正在积极推进,建设集团、海珊集团的改革方案经反复论证已基本形成。
资产经营公司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机械、纺织按照“发展稳定双线推进”方式,海湾、益青按照“突出优势,分块发展”方式,交运集团按照“母子结构”方式,正分别进行改革调整。
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退出步伐加快。去年,通过改制、实施45号文件和破产等形式,我市共有132户企业进入改制退出程序;今年上半年又有25户企业通过了改制方案。截至目前,我市已有423户企业改制退出。(本报记者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