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小陈热线”走向了全国,为我们这座品牌城市又增色不少。来青务工人员能够创出一个响当当的精神文明品牌,无疑是对青岛诚信、和谐、博大、卓越城市精神的最好诠释。
“小陈热线”的创办者陈明钰从外来务工人员的来电中发现了这样一个可喜的变化:请求维权的
电话越来越少了,而心灵沟通、信息咨询的来电越来越多。陈明钰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小陈热线”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品牌,它的背后,有着庞大的支持团队:30多名律师、记者、热心社会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无偿为热线提供服务;在各级团组织的指导支持下,他们依托热线成立了务工青年团支部和服务社;青岛开展的志愿者活动、创城青年突击队、军民共建等公益活动成为外来务工青年大显身手的舞台……
一直关注、扶持“小陈热线”的团市委被许多外来务工青年当作自己的“大本营”。团市委副书记夏正启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团市委都致力于为打工者送知识、送文化、送健康,因为他们与其他市民一样有这方面的需求。要跳出狭隘的视野,以包容的胸怀,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心态来看待外来人员,保护他们的各项权益,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就业环境,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青岛是一个创业之乡,就要以博大的胸怀容纳各类创业人才,让他们把青岛当作自己的家。在市北区一处建筑工地上,装卸工李庆峰向记者表达了他的心声:几年来,自己的收入提高了,也享受到了政府针对农民工制订的各项保护政策,他正在一天天地融入城市,并同其他市民一样热爱着这个城市。
青岛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炜认为,“小陈现象”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进步。她告诉记者,农民工作为城市化一支强大的推动力量,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利益不容忽视。“小陈热线”的火暴,非常清晰、响亮地喊出了要求正义与公平的呼声,他们的这种意愿从另一角度来讲,就是一种城市化的表现。而各部门积极培育、扶持“小陈热线”这一品牌,则表明了我们的政府及时地回应了他们的呼声,显示出了我们这个城市对新生现象的敏感度和包容度,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趋势和方向。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相融合是一个风向标,指引我们的社会和谐发展。
“小陈热线”成了全国品牌,也成了打工青年与市民、政府、舆论界有效沟通的桥梁。它发展、壮大、成熟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诚信、和谐、博大、卓越的城市精神。就像陈明钰在他的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当文明的双手主动伸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时候,社会和谐就不再是美丽的梦想。(本报记者王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