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年来,我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规范化管理指导,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它们上接市场,下联农户,对外参与竞争,对内提供服务,找到了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近年来,我市采取多种措施,鼓
励基层科协、供销社、乡镇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利用其技术、资金、营销网络等优势,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各类为农服务的协会、中介组织;鼓励种养大户、购销大户等具有资金实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能人牵头协办协会;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牵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村党支部或集体经济组织采取“支部+协会或合作社”的形式,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此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注重抓机制,抓服务,抓市场竞争力,抓规范化建设。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如确立法律地位,降低准入门槛等等。
为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今年市财政还首次安排了6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在各级的大力扶持下,我市已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带动能力强、机制健全、管理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我市正规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241个,带动8.3万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本报记者梁学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