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新生入学,衣服挂满了走廊。走廊内,衣服的主人,或许正需要心理上的关怀。本报记者 吴万生/摄
不会做饭、不会洗衣、
不知冷暖,个人自理能力差,加上家庭、社会溺爱,大学生容易陷入心理困境甚至轻生
本报记者 张小磊 实习生冯明媚 通讯员 宋忠雷
本月9日晚上,广州某大学一名入学仅一周的新生,因“不能忍受这种生活”,从学校的7楼纵身跳下,当场殒命。其时,他的父母正特意从家里赶往学校,准备在附近租房子陪读一段时间。
有老师认为,酿成惨剧的原因之一是这名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但引起他心理焦虑的原因又是什么?他的一名同学回忆说,跳楼前他曾经抱怨“饭菜不合胃口,衣服也不会洗,不太适应这种生活”。新入学的大学生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等问题,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据介绍,自杀男生是大一新生,9月4日入学,正在参加新生军训。该生是番禺人,还有一个多月就满20周岁。可能是以前很少独立生活,该生入学后感觉不适应,据一名与他同一班级的男生说,跳楼之前男生曾经说过饭菜不合胃口,衣服也不会洗,好像不太适应。
9日上午,其父母特意从老家来到学校,准备在附近租套房子陪读。出事当天,他母亲看中华景新城的一套房子,但每月租金要2000多元,她觉得太贵,就没有租。和儿子一起吃晚饭时,她告诉儿子,她不在附近租房子了,但会每天从番禺的家里做好饭菜送过来。当时儿子十分失望,吃完饭后,儿子说要回宿舍一会。到了晚上7点多钟,就出事了。
新生入学诸般不适
是什么原因最终促使他纵身一跳,恐怕永远是个谜,但广东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陈军老师认为,这和他处于心理脆弱期是分不开的。大一学生心理健康处于高危期。由于这些学生刚刚告别高中生活、离开父母,进入一个新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短期内会产生“生活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学习的不适应”,以及贫困生的“自卑心理”等。
陈军老师表示,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有一个逐步增强过程,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导致自我评价发生动摇,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娇气学生冷暖不知在探询心理健康的同时,是什么引起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数人将矛头指向了新大学生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大学生太娇气了,军训没几天,不少人就累倒、病倒了。”某高校军训教官郝班长告诉记者,他带的军训班有50多人,已有20多人申请看医生。
某高校校医称,部分新生患病的原因,与当前大学生自理能力较差有关。校医发现,不少男生在军训结束一回到寝室就急着冲冷水,晚上连毛毯也不盖;一些女生为保持身材,每餐吃的米饭不足一两;还有不少新生明知次日清晨6点要起床集合,晚上仍聊天到凌晨……
医生称,这类由水土不服、生活节奏失调、受寒而引起的疾病,充分说明了当前大学生在脱离父母的照顾后,体能和自理能力上的不足。
保姆打点惯坏孩子
记者还了解到,近日,靠近一些高校的租房业开始红火起来,据华景新城物业公司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近来前来租房的不少是大一学生的家长。有一位从河北来的家长告诉记者:“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在家时,孩子连个袜子都没洗过,现在什么东西都要靠自己了,做母亲的我实在放心不下。”一周前,她以每月1500元的房租,在华景新城租了套房,专用来陪小孩。
一些家政服务公司最近也接到大学生的保姆及钟点工的预订。一位学生的家长称,自己每月花300元为女儿请了保姆,“孩子在家时一直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不会做,现在一个人在外地,不放心。这样我们放心,孩子也能全身心地学习。”
而有教育学者则认为,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相关链接———调查:一半学生“困惑”
一份2004年在上海、北京、南京完成的大规模心理症状自评测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成人正常水平,其中着重体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和恐惧等症状上。
大一新生中,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等6项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而男生在躯体化、敌对和偏执等3项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女生。调查中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
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