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前湾港集装箱码头
神州万里共聚青岛
——“全国画报媒体看青岛”活动纪实
(撰文/本刊记者 贺坤 摄影/本刊记者 刘吉成 隋以进)
海滨,翻滚的浪花熠熠闪光,高脚杯里的泡沫挥发着麦香,在青岛最美丽的日子里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他们就是来自全国20多家画报媒体的30多位社长、主编、摄影高手。他们用相机、用眼睛、用心灵记录着美好的青岛,并将把他们的见闻感受用灵动的文字和精彩的图片与更多的人分享!
序曲:活动启动 笑迎远客
2005年8月20日9时30分,清澈的阳光洒落在教师之家五楼的中心会议室里,在这里由中国画报协会、青岛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青岛画报联合举办的“全国画报媒体看青岛”大型采访活动的启动仪式正在进行中。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海涛主持了整个仪式,市委副书记蔡伦斌、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青岛奥帆委副主席杨军、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社长谭泽和中国画报协会会长邢雁分别讲话。“热烈欢迎”、“衷心感谢”、“记录青岛”、“圆满成功”是整个仪式上最靓丽的字眼,杨军部长“旅游城市”“品牌城市”“奥运城市”“开放城市”的娓娓道来,加上精彩的多媒体展示,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全新的青岛,他那份极具权威性的多媒体材料也一时成了抢手货。
夜色朦朦、海风习习,位于东部的新广开大酒店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觥筹交错、举杯言欢,远方的客人们,青岛欢迎你们!
奥运帆船比赛的筹备工作,引起了记者们的浓厚兴趣。
基地考察 奥运展望
青岛“帆船之都”,是当前最烫手的字眼,而对2008年帆船比赛的展望也成为了一种情结,我们采访的第一站便选在了奥帆委及奥帆赛建设工地。青岛奥帆委成立于2003年6月11日,由青岛市市长夏耕担任主席。为了全力做好奥帆赛的各项筹备工作,奥帆委编制了《青岛奥运行动规划》,确定了奥帆赛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环境建设、战略保证措施等方面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此指导奥帆赛各项筹备工作的展开。青岛在筹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中将突出“新青岛、新奥运”的主题,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塑造“海上奥运”的特色,实现“三大目标”,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帆赛。
全副武装
奥帆委副秘书长李奉利介绍了奥帆赛筹备工作的主要进展,展示了奥帆基地的沙盘模型,并请记者们亲临考察奥帆赛建设工地。奥帆基地即青岛国际帆船中心,总投资32.8亿元,占地面积约45公顷,其中场馆区30公顷,赛后开发区15公顷。场馆内将包括奥运分村、奥运分村国际村、行政管理中心、媒体中心等所有奥帆赛必备设施,另外,还有测量大厅、陆域停船区、下水坡道、防洪堤、奥运纪念墙等配套设施。帆船中心将于2006年建成,并将于2006年、2007年举行两次帆船测试赛,李奉利盛情邀请全国画报媒体采访报道将于2006年8月18日在青岛举行的第一次帆船测试赛。
骄阳下,建设工地尘土飞扬,一座座建筑的骨架竖立着,记者们登上了正在修建的长堤,海风迎面、浪花翻滚,2008年这里将是帆的世界!
清澈九水 魅力崂山
“览海上名山,寻道家文化。游文明景区,感山海情怀。”刚进入崂山风景区记者们就都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百闻不如一见,九水十八潭、山之秀、水之灵,一路上啧啧的赞叹不绝于耳。
游完了北九水,继续游巨峰。车沿着山路蜿蜒而上,两侧浮雕遍布,处处是风景,驱车直到刻有“天地淳和”的石门前,只见崂山正在展开胸怀笑迎八方游客。在索道上俯视山间云雾,指点奇峰怪石,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巨峰为崂山主峰,海拔1133米,是我国漫长海岸线上惟一一座高度超过千米的山峰,崂山因此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而攀登巨峰的确需要一点毅力,其山势陡峭、高不可测,而真正登高望远则如同拨云雾见天日,另一番洞天尽现。我们一行人只有7、8个登上了灵旗峰,得以一睹一半阳光灿烂、一半云雾缭绕的阴阳天,如骆驼、如大象的花岗岩,海天一色的山海奇观!
情拍摄崂山风光
狂饮啤酒 一路欢歌
八月的青岛,啤酒节是最具魅力的一道大餐,8月21日记者们亲自体验了一把啤酒城狂欢夜。在城内面积最大的品酒大棚——德国啤酒村里,妙曼的歌舞,地道的德国啤酒立刻把狂欢的气氛点燃了。口感浓烈而不厌腻的黑啤“猛士”,专门为慕尼黑啤酒节定制的狮牌扎啤,以及德国比尔森口味的经典代表碧特博格大罐啤酒,使人们禁不住都想多喝两杯!
酒不醉人人自醉,大棚里狂欢的身影都成了记者们镜头下的风景,而记者们站在桌椅上专著抓拍的景象又成了啤酒大棚里的一道独特的景观!
骄傲青岛港 浪漫海上行
港口经济是青岛的经济支柱之一,而其主要贡献都来源于青岛港。
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具有113年历史的国家特大型港口,十多年前,除了改造老港区,又在一片荒沙滩上建设了两个现代化新港——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并在全国沿海港口中率先建成投产了一批世界级的集装箱、铁矿石、原油、煤炭等大码头。去年,港口的吞吐量达到了1.6亿吨,跻身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之列,居全国沿海港口第3位、世界第14位。所以,来青岛不能不去青岛港。
8月22日,我们驱车来到老港区,并乘坐豪华游轮“港燕”号。青岛港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孙清安介绍了青岛港的发展情况。
在前湾新港区的集装箱码头,也就是许振超工作的地方,50多米高的桥吊惹得记者们纷纷仰视,并对在45米高的驾驶室里作业的工人师傅充满了关切,询问着他们的换班时间、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等。之后,我们又来到了煤炭码头、矿石码头、正在建设中的30万吨原油码头、控制中心,以及职工之家、职工食堂参观采访。
下午,记者们再次乘坐“港燕”号,海上看青岛,别样情怀,别样景观,甲板上齐刷刷的一排照相机是最好的证明。
海信之“芯” 中国之“芯”
8月23日,我们参观了海信研究发展中心和位于海信集团总部的展示厅。
比指甲盖稍大一点的电路板上,斑斑点点,密布着晶体管,这就是中国音视频领域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
2004年9月28日一支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团队,在一张A4纸大小的电路板上嵌入了几十万行的设计代码,采用国际先进的0.18微米制程,集成了近200万个逻辑门,700多万个晶体管,完成了“信芯”的研发。2005年7月2日信芯彩电全面下线,年产7500万台彩电的中国从此有了民族“芯”。
展示厅中,手机、彩电、冰箱,背投、液晶、等离子,一款一式各具风情。另外,海信第一台电子管14英寸黑白电视机、“红灯牌”超外差式501型晶体管台式收音机等老产品的展示,似乎把人们带回了遥远的童年时代。
海信大厦25楼的平台是绝佳的观景区,不仅可以将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浮山湾尽收眼底,还可以鸟瞰整个青岛市区,各位摄影高手拍得尽兴、拍得过瘾,有的甚至爬到了护栏上!
市民的普通生活也进入了 记者们的镜头
探访古建筑 狂拍婚纱秀
青岛汇集着世界20余个国家的建筑作品,从而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称,而迎宾馆(德式官邸)无疑是其中的杰作。始建于1905年的迎宾馆已经历经了百年的沧桑,灯具、雕花、壁炉、书桌,无一不做工精细、造型别致、厚重典雅,洋溢着异域风情,从而也赢得了记者们的不少称赞和底片。
游完了迎宾馆,又来到了八大关。八大关除古建筑外,还有一景——成群结队拍婚纱照的美女、帅哥,蓝天为媒、大海为证,新人们幸福的笑脸、飘逸的婚纱、不经意间的经典
造型都被框入了镜头。
依依话别情 明年再相邀
短暂的5天之行已近尾声,“青岛处处可入画,青岛无处不是画!”,《人民画报》的社长助理赵珺在留言簿上写到,赵珺是地道的青岛平度人,年轻时闯荡到了北京,现在回来看看,“发现最美的原来就在自己身边!”“不能生为青岛人,梦里常到青岛来!”《城市画报》的执行主编李晖写到,“青岛,人之亲,海之魅,山之秀!”《浙江画报》的王珍写到,只言片语饱含浓浓不舍之情。
难忘青岛之行,山清水秀人亲。朋友就此话别,期待来年再相聚!(编辑 穆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