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改进行了一年,不少家底并不丰厚的中学校长也挠头了一年,少数学校正是因为缺钱而与课改的目标越来越远。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发现新课改是名副其实的一项需要大规模投入的“系统工程”,由于新课改拓展了教学内容、革新了教学方式,尤其是选修课、社会实践、通用技术等课程的设立,需
要学校进行相当规模的投入。而如果没有相应的资金保障,新课改就难以顺利进行。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省城某高中学校的校长就给记者算了一笔课改账,补充教师、配备教学设施、进行师资培训等等,粗略一算一年就要花掉30多万元。而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专门向新课改投入资金,全靠学校各自的努力。在这种情况下,家底并不丰厚的学校只好将新课改“简单化”,对一些最能体现新课改新精神的教育内容,只好能省则省、能减则减。
临沂某偏远地区高中学校的一位化学老师说,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由学生亲自动手探究性化学实验课明显增加,平均每周就有一到两节,而因为学校经费不足,仪器和化学药剂就显得捉襟见肘,根本不可能达到教学目标。而据记者调查,如今我省不少“穷学校”在改变无望的情况下,只好穿新鞋、走老路,有意识地大大提高文化课的课时,压减选修课的内容安排。
与“穷”学校相比,众多“名校”在课改中就显得游刃有余。为弥补新课改后师资不足的状况,省实验中学今年新引进的教师就达16名之多,其中没有一名主课老师,全部为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科目,都是为新课改配备的。
教育部门认为,解决课改经费保障问题已刻不容缓。不久前,省教育厅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呼吁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财政对课程改革的经费支持”。(记者
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