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灼伤”亚洲经济 投资分析师认为,首先打击的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
早报财经
专讯据《中国经营报》报道,8月31日,受油价飙升忧虑影响,投资者再度大量抛售菲律宾比索。当日美元兑菲律宾比索收于1:56295,创出年内新高。而在7月29日,
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每桶70美元大关时,印尼盾兑美元收于10740:1,连续两周下跌9%,创造了四年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亚洲货币全面走低。种种迹象表明,高油价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正在放大,亚洲汇市和股市首当其冲成为重灾区。
亚洲成“重灾区”
油价上涨直接抬高印尼通胀水平,7月份印尼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7.84%。持续的通胀压力导致外汇市场上印尼盾卖盘急剧增多,汇率一路直跌。
“70美元/桶的高油价已经对亚洲市场形成了明显的冲击。产油国印尼尚且如此,其他亚洲国家经济也会受到影响。”虎杰投资首席分析师张寅说。
“亚洲货币的走低反映出投资者对于高油价下亚洲经济增长的负面预期。本次油价上涨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对原油的巨大需求,但国际资金的炒作无异于火上浇油。持续高位的油价首先打击的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张寅说。
对我国有三大影响
作为原油进口大国及经济高增长国家,高油价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三大影响:一是贸易差额;二是能源价格提高,企业成本上升,降低了企业未来投资预期;三是油价高成本传导到下游和相关产业,引发通货膨胀。
张寅判断持续上涨的油价将推动物价上涨,带动CPI上涨一两个百分点。“首先是交通、物流等行业价格高涨,然后是水电气等公共服务价格上涨,下半年出现输入性成本型通胀不可避免。”
相对于贸易差额的压力,多数专家更担心对企业成本提高以及未来通胀压力的加大。“我们要花至少三个月的时间来适应中国宏观经济的滞胀,即通货膨胀加速,而经济增长放缓。”张寅特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