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来,人民币升值就像一把烈火,烧起了山东省出口企业严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的热情。“人民币升值后,企业成本提高,利润变薄。由于出口合同通常是在农产品实际交付之前即已签订,汇率变动后,这些合同不可能废除,短期内要求进口商提价的希望不大。我们现在只有加强管理,严控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产品品质,
以期在同一价格同一类型产品中取得优势。”以出口大蒜等农产品为主的济南一品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梦辉,2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记者今天电话采访了出口服装鞋帽等产品的山东绮丽集团,其副总裁宋维生说:“鉴于人民币升值对进口的利好,下一步,公司将考虑从周边国家进口部分原材料,同时恢复和加强一些进料加工贸易,以平衡汇率风险。”
作为贸易公司,绮丽集团正考虑扩建自己的新产品研发机构,同时充分利用外贸公司国际市场信息灵通的优势,同有研发能力的生产企业合作,使信息真正转化为独家拥有的出口产品。宋维生说,“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保持‘领先一步'。产品领先,意味着附加值就高,也就增强了抗击汇率变动风险的能力。”
记者从山东省外经贸厅了解到,从总体上看,这次汇率变动尚在大多数出口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一个多月来,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渐入深水区,出口企业普遍感到成本上升。“由于我省出口商品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有些企业的利润仅为2%—3%,在面临无利或亏损的边缘时,只能求变,否则就意味着出局!”综合处处长孙建波说。
7月21日到8月12日,山东省外经贸厅通过山东国际商务网,针对我省65家出口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这次调查的企业有45家的利润空间集中在2%—10%。
记者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中看到,在回答短期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时,有40家企业准备提高产品出口价格,占61.5%;有40家企业拟通过加强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有21家企业表示会将部分产品转向国内销售,占32.3%。
从长期来看,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认为单纯调高价格将相应地丢失5%—10%的国际市场份额,而调整产品结构才为上上之策。刚刚入围2005年度“中国名牌”的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石祯对此深有感触。今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受配额设限、汇率变动的影响,纺织品出口一直命运多舛。虽然现在鲁泰公司出口的量少了,但出口创汇额却一点没少,这正是他们不断调整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的结果。
孙建波说,调整结构不是一日之功,出口企业势必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大约半年到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对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企业调整结构的利好作用才会显现。(完)(记者 王爽)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