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经过多次污染治理,济南大明湖湖水水质依然难见起色。沿湖每天排入大明湖的8000立方米的污水难以截断,泉水、污水比例只有2.5:1,加上周边区域没有配套的排水管网、湖内缺少清洁水源的补充,这些都成了横在大明湖治污前的三个大“坎”。
大明湖治污虽然一直进行,但湖水至今仍难达标,水质呈现富营
养化。据介绍,大明湖沿湖南岸现在有数千户老城区居民和数百家企事业单位,每天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用水,由于这一区域没有相应的污水管网,大明湖成了纳污场所,这一区域每天向大明湖排入约8000立方米未经处理的污水。此外,城市下水管网和排水管网不配套,每逢下雨,形成的污水与尘土也随着雨水流入大明湖。有关人士介绍,这成为大明湖污染难以彻底解决的主要原因。
此前,有关部门曾铺设了从五龙潭至大明湖、三职专至大明湖的两条引水管道,全长1500米,以解决大明湖缺少清水补充、湖水更新缓慢的问题,但为了保泉,该管道已经停止使用。
在没有彻底截断入湖污水前,入湖的泉水只能对流入大明湖的污水起到稀释作用。记者了解,大明湖泉水补充主要来自南面的珍珠泉、王府池子和趵突泉、五龙潭,每天大约有20000立方米的泉水汇入湖内。但相对于每天入湖的8000立方米污水,泉水与污水之比相对偏小。资料显示,上世纪60年代的泉水、污水比例是32:1,上世纪80年代的比例是3.74:1。
对于大明湖的水污染防治、污水收集方面,建议铺设从县西巷至铜元局街的污水管网,连接到县西巷或者铜元局街的城市主污水管网,将明湖路以南、县西巷以西趵突泉北路以东区域内的生活、生产污水、雨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不再排入大明湖。大明湖综合改造扩建工程中,原居住在大明湖南岸、明湖路以北、黑北路以西的2900多户居民,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将搬迁。结合大明湖综合改造扩建工程,对湖南岸一线随着扩建工程进程将进行清淤工作,清除区域内多年沉积的淤泥。
有关部门也建议,依照大明湖总体规划,在大明湖综合改造完成后,在合适水域种植适宜生长的水生植物,借助植物大量繁殖消耗营养和多种生物反应,分解、吸收、转化水中污染物的功能,营造平衡、自然的生态环境。(记者
任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