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明军 这是一组极具说服力的数字: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青岛啤酒首次参加品牌价值评估,其品牌价值为25.42亿元。之后,从1999年到2003年的几次评估,这个数字依次为46.83、67.10、75.83、104.8亿元,目前已增至168.73亿元。
这组数字
所显示的轨迹,是企业品牌市场声誉的与日俱增。 从来就没有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那么,青岛啤酒无形资本迅速增值的根源在哪里?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在企业令人眼花缭乱的结构调整和市场攻略中,在企业众多耀眼的光环中,有一个自始至终不变的内核,那就是以我为主的关键技术的把握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
一
近年来,青啤公司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资本构成的变化,莫过于对社会资本和外资的开放,企业资本构成不断地由单一走向多元,外资和社会资本比例不断增加。多年来,在加快建立国际化大公司的进程中,青啤公司曾先后与世界著名的啤酒企业如朝日、嘉士伯、汉尼根、富士达等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2002年底,又与世界头号啤酒生产商———美国AB公司签署了排他性战略投资协议。这是一次极为大胆的合资合作,根据协议,AB公司在青啤公司的股权比例最高将达到27%。这样,企业的资本结构就由最初的“一家独股”或“一股独大”,变为国资、民资、外资“三分天下”的局面。
与企业资本构成的变化同步,青啤的自主研发力度不断加大、水平不断提高,创新的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不断增多。而这一点,成为企业做强做大、品牌不断增值的牢固基础。
在青啤公司内部,一个强烈的共识是,合资合作绝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钱的问题,也绝不是“拿”点技术过来了事,合资合作不是一劳永逸的最终目的,决不能因此而形成一种被动依赖的惰性。青啤公司决不能走一些企业出现的“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和合资、合作但丧失自主品牌的路子,不能丧失市场的自主权、主动权。
创新的主动权一定要在自己手中。在这一坚定理念的指导下,青啤公司的研发工作不仅一以贯之,而且在国内有关科研机构各自为战、科研资源整合仍不到位的情况下,不断强化研发和创新的“主体意识”,自主研发的投入不断加大。目前,企业每年销售收入的3%用于研发和技改,这一比例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在强力的领导和得力的组织下,青岛啤酒的科研规划富有远见,以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的科研规划的实施稳步推进,其装备水准与研发能力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企业研发的最高机构———科研中心不仅拥有国际先进的气相色谱、液相色谱、ICP原子能吸收仪等分析监测设备,还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大型生化仪器。依靠这些装备,借助世界生物技术的发展,科研中心已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啤酒酿造中蛋白质和酵母菌中的酶进行分子级的分析和鉴定,基本把握了世界啤酒行业科技进步的方向,也就是说,国际同行能够做到的,青啤公司也能做到。
二
要具有市场主动权,就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就要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这种竞争的需求,成为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巨大的内在动力。青啤认为,对质量的投入,就是对市场的投入,就是在提升品牌的价值。目前,不断创新已成为企业科研工作巨大的惯性,企业在菌种和原料两大啤酒酿造关键领域中的关键技术方面,在国内始终占据着优势地位,甚至高于大学和专业科研机构。青啤公司企业科研中心不仅是省市的重点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而且是国内啤酒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科研中心在国内首次开发了200多种物质的定性分析和170多种物质的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啤酒图谱数据库,居于啤酒风味图谱技术的高端。同时,在保鲜及抗老化等方面,也占据着技术的高地。
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获得,关键在人才。近年来,青啤公司科研中心的人才结构不断优化,掌握关键技术、尖端技术,能够解决行业难题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不断增多。目前,科研中心本科以上学历的达60%以上,并拥有十几名博士和硕士。雄厚的人才力量,为自主创新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同时,整个青啤公司科技人才的构成也日趋合理,逐渐形成了高中低不同档次的“金字塔”结构。以科研中心的科技人才为塔尖,目前,企业在基层的各类技术人才总量达2300多名,构成了牢固的塔基。
作为传统产品,现在青岛啤酒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增多,大大突破了传统的“作坊式”操作和控制方式,不仅啤酒的品质得以不断改善,而且显著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在没有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有近一半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以20%和30%的幅度增加。技术和工艺的进步,成为企业挖掘生产潜力的最大突破口和源头,由此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利润。
三
青啤公司认为,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封闭,不是闭门造车,是在自主基础上的开放,是在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正是由于有了充足的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底气,所以,企业对外的开放度不断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出国考察放得很宽,学习交流十分频繁,技术交流的层次也不断提升。由青啤公司牵头组织的每两年一次的啤酒技术高层论坛,吸引了国际顶尖专家,是中国酿酒协会公认的行业最高水平的技术交流活动。青啤公司的“开放”有时甚至到了“透明”的地步,不仅其科研机构对外开放,其主办的高层论坛也总是广邀同行,成为国内参加人数最多、交流效果最好的论坛。青岛啤酒的品牌声誉,也就在这种开放和交流中,不断地扩大着影响。
近年来,青啤公司并没有因为啤酒酿造是一个成熟的传统行业而产生丝毫的惰性,反而以极大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以“舍我其谁”的主体意识,以只争朝夕的姿态,学习、追赶和创新。目前,青啤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能力,再次大刀阔斧地突破计划经济时代保持了几十年的“青岛啤酒操作法”这一行业标准,又以全新的、与国际接轨的更高更科学的水平,形成新的标准体系。近年来,市场条件下的行业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青岛啤酒的标准不再是惟一,但由于他们的努力,其标准仍然是国家标准最重要的参照体系。尤其是在填补市场空白的高端新产品方面,青啤公司的内控标准更是引领着行业标准,继续占据着标准化高地,并代表着国家的标准方向,由此也在无形中提升着品牌的知名度和价值。
拥有了关键技术和“行业标准代表”这一核心竞争力的支撑,青啤的市场拓展便有了充分施展潜能的底气。近年来,通过引进SOP、CPCPR等先进的技术管理方式和不断地消化、吸收、创新,不同产地生产的青岛啤酒的口味越来越趋向一致。与此同时,以青岛啤酒、汉斯、崂山、山水等为主的六大品牌,更在产销总量中达到64%的比例,许多子公司的子品牌也在当地占有着绝对的市场优势。
在关键技术及设备配置、工艺、原料、菌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还有力地促进了青啤进军国际市场的进程。当企业要在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以设厂或定牌生产方式扩大市场时,企业技术队伍总是最先介入,成为得力的“先头部队”,以强有力的技术管理体系,“复制”青岛啤酒的工艺,为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影响的扩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牢固的技术基础,自主的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突破,使青岛啤酒的品牌创新有了扎实的基础、可靠的保证。自主创新,在企业品牌价值的递增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