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从市科技局传来好消息,今年上半年,青岛软件产业一路高歌猛进,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7.24亿元,同比增长36.6%,呈现出园区规模化、招商国际化、平台专业化、人才系列化的喜人景象。 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去年底投入使用、占地13万平方米的市南软件产业基地,是我市软
件产业“后发先至”的缩影。在已开工建设的12万平方米楼宇中,G3和G4楼先后投入使用,入驻率达100%。在崂山区高新园,已有5万多平方米的孵化大厦投入使用,朗讯研发中心、东软等知名企业相继入住。 招商引资节节攀升。微软、IBM、富士通、NIIT,这些叱咤国际软件市场的企业巨头,是国内城市竞相邀请的重点目标。今年以来,随着微软公司山东办事处、IBM中国Rational开发平台技术服务中心、日本LINKS、韩国软件振兴院青岛办事机构以及印度NIIT指定教学培训基地的引进,青岛软件园招商引资大获丰收。微软除确定在青岛开拓市场、进行软件开发外,微软(青岛)潜力发展中心还将与软件园合作开展中高级软件人才培养、潜力发展企业扶持等。为优化招商环境,软件园管理办根据日韩等国企业的特点,适时设立了日韩企业投资服务中心,提供贴身式、个性化服务,并提供系列优惠政策。今年上半年,已有日韩两国近70家软件公司表达了合作意向。
公共平台体系初成。青岛软件园自主开发建成了国家软件人才网,与南京、长春、苏州三城市签署技术平台合作协议,并将这一模式成功“克隆”到其他城市推广。按照“资源共享、上下联动、重在应用”的指导原则,北京中关村“三库四平台”引入我市后迅速步入良性运营轨道。此外,通过与北京大学合作,我市顺利开展了软件构件化试点,至今已完成构件化需求评审、实施计划安排、消费者复用和生产者复用的各项工作,进入到项目实践阶段。
人才培训形成链条。今年以来,市科技局、软件园对软件人才培育体系进行梳理完善,软件高端人才培育初见成效。软件园与同济大学、哈工大软件学院等合作培养软件高端人才;与哈工大软件学院签署了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协议;为了解决人才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问题,软件园积极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互动,通过整合高校资源解决人才匮乏的燃眉之急。其中,与海大合作共建国家火炬中心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与青大软件技术学院共同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根据我市软件业发展特色,今年招生计划中新增软件艺术类、数字动漫相关专业;与科大信息学院合作,根据软件人才战略需求,增加软件技术实战培训,累计培养电子商务师、物流师近百名。(本报记者张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