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胶州湾新材料产业带呼之欲出 以城阳区为核心,崂山区、开发区为两翼,一批科研集群、企业集群规模初具 本报讯新材料,是我市确定重点推进的四大产业基地之一,也是四大新兴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底,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正式落户青岛后,为新
材料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无论在以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为特色的城阳,还是在海洋新材料特色显著的崂山区、以工业新材料为特色的开发区、李沧区,科研机构相对集聚、骨干企业相对集中、重点园区稳步发展的一条新材料产业带,正在胶州湾畔雏形初具。以城阳区“一园一线四区”为核心,以崂山区、开发区建立的示范园区为两翼,逐步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大、布局相对集中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据市科技局高新处专家介绍,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核心基地规划面积14.6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16.7亿元,现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17亿元,上半年已签约引进3个新材料项目,在谈项目11个。最近,城阳区、青岛科技大学正与中科院化学所、航天科技集团航天材料与工艺研究所商谈合作共建新材料产业孵化器,通过引进人才与设备,提高我市新材料领域的研发水平及成果转化率,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首钢集团与城阳区合作共建新材料产业基地,被认为是对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又一次强力推动。城阳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实施技术跟随、形成产业集群,是今后一个时期城阳发展新材料的主要指导思想,也是积极挖掘自身特色,增强产业基地孵化功能、辐射功能和创新功能的战略性选择。截至目前,新材料产业园区内除了拥有以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及生产基地为代表的科研机构10余个以外,还逐步形成了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高分子材料、特种涂料、金属新材料四大新材料产业特色。
加快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重点在于通过引进培育、自主创新等手段,大力建设科技支撑服务体系。为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集聚提供创新源头,城阳区与市科技局、青岛科技大学共同组建了青岛市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提供新材料技术研发的公共平台;随后再依托实验室建立中试基地,促进新材料技术产业化;城阳区还努力建设信息平台,成立信息交换中心、认证中心、人才储备中心、公共服务中心。通过体系的建立,旨在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并以此吸引更多的新材料企业入驻。成立仅3年多的市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已成功转化科技成果40多项,累计创造产值近10亿元。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区域承载力,城阳区最近规划了640亩地,作为近期新材料项目集中开发区域,年内计划完成开发面积200亩以上。同时,从盐田开发土地中划出4500亩作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拓展区,力争用一年左右时间,使基础设施配套达到“八通一平”,为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生长空间。(本报记者张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