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创立自主品牌,是企业自立的前提,拥有强大的自主品牌,是民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必须,而拥有基于自主创新的强大品牌,则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关键。作为一个品牌企业的强市,上个世纪末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以自主创新为基础,不断强化自主品牌建设和自主品牌创新,涌现出一批具有可贵生命力
的民族自主品牌,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这些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基础,以创立民族自主品牌为己任,不遗余力地致力于企业品牌建设,为青岛经济与社会发展、为青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城市知名度的提高,立下了汗马功劳,建立了卓越功勋。为此,我们从这个品牌群体中选择了几家企业,对其自主创新品牌的历程和经验进行扫描。
本报记者林刚
在任何一个有铁轨的地方,都有可能见到“青岛造”机车的潇洒身影———随着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机车产品源源不断地驶向高原之巅、广袤沙漠乃至南美平原,这样的判断正变得越来越有说服力。
南车四方始建于1900年,以“四方机厂”之名享誉国内。2002年,该公司实施股份制改造,中国南车集团以四方机厂主营业务资产入股,联合其他7家企业成立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逾百年来,南车四方生产的大量机车奔驰于国内大江南北,而从2000年开始,这家企业大规模向国际市场挺进,“青岛造”机车先后驶向斯里兰卡、朝鲜、非洲、中东、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南车四方”这一自主品牌,随之焕发出越发夺目的光彩。
那么,南车四方“潇洒走四方”的秘密是什么?南车四方股份公司董事长江靖一语道破:“南车四方作为一个自主品牌,这些年来能够不断做强做大,靠的就是坚定不移地发展自主技术,走自主创新之路。”
不胜枚举的“第一”
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南车四方始终十分重视自主技术的培育,并将自主创新积淀为一个可贵的传统。也正因如此,南车四方才在国内外同行中创造了数不胜数的“第一”。
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第一列低重心轻快稳列车、第一列双层客车、第一批出口机客车、第一列单层液力传动内燃动车组、第一台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第一列动力分散型电动车组、世界上第一列在青藏高原行驶的高原高寒动车……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都由南车四方自主设计研发,自主制造生产,由此孕育出南车四方这一自主品牌的骄人气质。
不仅如此。去年,南车四方凭借雄厚的自主开发实力,先后签订了两个大项目,从而在高端产品市场实现了新的突破,续写了新的篇章。这两个大项目,一个是与广州地铁总公司签约,将为广州地铁4号和5号线提供国际先进的75列300辆直线电机地铁车辆;一个是在铁道部200公里电动车组的招标中中标,将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铁路大提速提供60列480辆时速达200公里的电动车组。今年年底,国内第一列直线电机地铁车辆将在南车四方问世;2006年,时速达200公里的电动车组将在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中投入运营。
然而,不胜枚举的“第一”,以及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并未让南车四方出现丝毫因自喜而止步的念头,相反,在无数次的自我超越中,这家企业越发印证了自主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并因此将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恒定的核心部分。2002年7月,南车四方在完成了从“四方机厂”到“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身份转变之后,以更为市场化的思维和更加辽阔的视野,确立了“掌握世界一流技术,制造世界一流产品,建成世界一流基地”的宏伟目标。
这是一个十分高远的目标。而要不断靠近这一目标,南车四方在自主创新方面,必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该公司的策略是,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依靠13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500余名产品研发人员和广大一线技术工人,建立并强化“制造一代,储备一代,规划一代”的滚动开发机制,强力整合技术资源,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三个“一代”
江靖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南车四方围绕三个“一代”———制造一代、储备一代、规划一代,果断实施大刀阔斧的结构调整,进一步整合了设计开发和工艺技术资源,从而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相互衔接,既为长期发展建立技术储备、又能适应当前市场形势的技术开发体系。
在这一体系下,南车四方每年投入近亿元用于技术开发,并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职工自主创新。例如,对工程技术与产品研发人员,该公司在分配政策上予以倾斜,并设立技术创新奖、产品承包奖以及奖励基金;对技术工人,该公司平均每年拿出100多万元开展技术培训,并为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人报销鉴定费,给取得中专以上学历且专业对口的工人提供300元至2万元不等的一次性补助,分别给予高级技师、技师每月200元和120元的岗位津贴。
人们看到,在中央、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中,南车四方的技术能手屡屡折桂。在去年的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中,4个项目南车四方折桂3个,并囊括了钳工大赛的前6名。该公司激励机制的效果如何,已然不言自明。目前,在南车四方,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比例已经超过45%,并且诞生了省内首批与高级设计师同等待遇的“首席制造师”。27岁的郭锐,是该公司第一个“首席内燃机车钳工制造师”,这位一线工人3年内职业资格等级连跳4级,成为我市最年轻的高级技师,技术水平出类拔萃。大批郭锐式的技术工人涌现出来,与工程技术与产品研发人员争奇斗艳,推动着该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水涨船高。
当然,技术创新的最后结果是产品,而制造产品的关键在于技术装备和试验装备的水平。从2003年开始,南车四方先后投入8亿多元实施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从而拥有了世界一流的不锈钢车体、铝合金车体和转向架生产流水线,先进的机车、客车、城轨车辆组装生产线,国际轨道装备制造企业线路最长、功能最全的环行试验线以及先进的转向架、电气系统、制动系统综合试验台等完善的试验装备。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试验装备,为南车四方的自主创新提供了“硬件”上的可靠保证。
越来越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南车四方“制造一代,储备一代,规划一代”的滚动开发机制健康运行,使该公司的自主技术水平犹如芝麻开花,并且在更多自主开发的主导产品上拥有了核心技术。目前,该公司转向架、各类钢结构车体的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液力传动动车组处于国内主导地位,客车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制造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引进来”与“走出去”
一个企业要想保持基业长青,使自身的“创新基因”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除了具备深湛的“内功”,还要时刻以外向的视角和宽阔的胸襟,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把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引进来”,进而加以消化、吸收、提升,从而使自身的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
江靖认为,正是在自主创新的实践中,南车四方深深地体会到,自身的研发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而要缩小这一差距,最直接而且有效的办法就是“引进来”。“引进来”之后,首先实现与国内及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接轨,然后就是进一步消化与吸收,最后才是将其变为自主技术的一部分。
在国内,南车四方与1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展开广泛合作,组成“科技攻关联合舰队”,并将双方合作的成果充实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力量。在国外,南车四方与相关领域居前沿水平的同行密切接触,吸纳他们的技术并予以自主创新。去年,南车四方与意大利著名设计公司朱伽罗合作,引进吸收国际先进的全新的设计理念,在25T客车、出口伊朗客车上予以创新应用;同年,南车四方在引进吸收日本川崎重工转向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研发制造出具有自主技术的SW-220K转向架,该转向架以优越的性能和高可靠性,成为全国铁路大提速的主导产品。
有了“引进来”,“走出去”于是成为必然。2000年,南车四方向斯里兰卡出口15列动车组,成为其“潇洒走四方”的精彩开端;2002年,该公司与伊朗签订175辆铁路客车项目合同,标志着国产机车车辆产品开始大批量挺进国际市场;2003年7月,该公司向朝鲜铁道省提供铁路客车的项目合同签订;2004年9月,该公司向伊朗出口43辆铁路客车的项目合同签订,使其向伊朗出口的铁路客车增至218辆;今年3月,该公司设计制造的动车组在纳米比亚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动车组首次进入非洲市场;同年4月,该公司向委内瑞拉提供5列动车组的项目合同签订,标志着我国动车组首次进入南美市场……
江靖表示,今后,南车四方将按照“掌握世界一流技术,制造世界一流产品,建成世界一流基地”的发展目标,通过迅速提升产品的设计标准与支撑标准,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使自主创新的机车车辆产品尽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轨道交通装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