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墨市布匹市场上,提起刘克瑜,许多人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表示由衷敬佩。 他是即墨市第一批“国际倒爷”,并率先成立了贸易公司,完成了从小商贩到“国际倒爷”的角色转变。目前,其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交货值约700万元,写出一出令人叫
好的市场人生。 刘克瑜今年35岁,却在即墨乃至国际市场上摸打滚爬了15年了。1984年,他初中毕业后,跟着父亲来到刚创办的即墨服装批发市场摆地摊,有时推着小推车,沿街叫卖各式服装,开始了第一次全方位的接触市场。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他一干就是8年。在长期销售中,细心的刘克瑜敏锐地发现一个新问题:已有的销售方式流动性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利于与客户长远合作。1992年,他决定自立门户。通过东借西凑,投资6万元,租赁一处临街店铺,批发零售棉布、服装。虽然仅30平方米,但毕竟是属于自己的商店。为拿到质优价廉的畅销货,他经常远赴柯桥、盛泽等地进货。虽然路程长达几千里,光坐汽车就需1天多时间,可他乐此不疲。每当他看到店里的布匹和服装源源不断地运走了,心底便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
在刘克瑜的印象中,第一单生意来自韩资企业,虽然不过几千元的订单,但利润较可观。从此,他一发不可收,其贸易公司在市场上声名鹊起。随着生意的日渐红火,刘克瑜于1999年10月,将公司迁址到市场贸易最红火的绣水街,办公面积扩大到200平方米;并聘请了2名工程师和1名管理厂长,以其智力和技术入股,合作非常融洽。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他不但投资10万元引进了检测甲醛含量、紫外线的专用设备,还定期邀请质监部门前来检测。虽然每次检测费约2000多元,但其产品以其出众的环保品质赢得了八方美誉。
渐渐地,刘克瑜打开了市场,销售额大幅上扬。从每月一次组织货源,到每月的两三趟,他跑南方、跑市场更频繁了。尽管生意有了很大起色,可他勤俭节约的本色一点未变:由于每趟路费就得80多元,一路上,饿了,就吃一点自备的火烧和小咸菜;渴了,就喝一杯热水。就这样,他一干又是6年。一来二去,他与客户渐渐建立起稳固的联系和充分的信任,年交易额也由当初的7万多元猛涨到80多万元。他成了即墨布匹市场上有名的“能人”。
从1996年起,不少韩国人慕名前来,与刘克瑜谈生意。由于质量体系不健全,货源又参差不齐,有些到手的生意又飞走了。这时,刘克瑜深刻体会到,必须成立贸易公司,从源头上抓好质量监管,才能独当一面。当年,他出资50万元,成立了即墨市场上的第一批贸易公司———青岛中信达贸易公司。同时,他将目光锁定在千里之外的江苏吴江:投资100万元成立了办事处,专门负责研发新产品和质量监管;投资600多万元,在南方设立生产工厂。据刘克瑜介绍,之所以选择南方,主要因为当地产业配套完善,信息传递快。目前,他的公司能生产300多个花色品种,已建立起集设计、生产、物流等到一条龙的产销体系,库存率很小。接到网络和传真订单后,3天出样品,仅7天就能出成品。
经营公司,关键是讲诚信。客户对产品不满意可退货换货。这是刘克瑜始终不渝的经营理念。1996年,乳山一外资客户因对产品的理解有偏差,对产品有点不满意,要求退货。
虽然刘克瑜因此赔了对方16万元,但却揽住了一个回头客。一传十,十传百,刘克瑜相继打开了国际市场。今年上半年,刘可瑜光向韩国就发货5个标准集装箱,你说他能不乐吗?
今年5月,刘可瑜投资35万元,新买了一辆别克车,跑生意更方便了。他有个新想法:要继续拓宽出口途径,当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倒爷”!张正杰郑大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