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参观者从三峡博物馆大厅的汉阙旁走过。中国三峡博物馆从今年6月18日开馆至今仅月余时间,参观人数就已经突破了10万人次。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8月7日,一名中学生正在用三峡博物馆内的电子查询系统调阅老重庆的地图。中国三峡博物馆从今年6月18日开馆至今仅月余时间,参观人数就已经突破了10万人次。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记者黄豁
中国三峡博物馆近日在重庆隆重开馆,这是目前西部地区设施最先进、功能最完善的现代化综合博物馆。它展现了灿烂的三峡历史文化和可歌可泣的三峡工程移民历程,令人叹为观止;而进馆的“三重门票”却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价格听证近半代表缺席
在“世界博物馆日”当天举行的三峡博物馆票价听证会遭遇意外尴尬——近半数听证代表缺席。
原定上午9时开始的听证会,因此而被迫推迟半小时。听证会主持人、价格申请方早早就座,新闻记者席坐满了文字和摄影记者,唯有听证代表席“人丁稀少”,几乎有一半的位置空着,显得十分醒目。
最终,邀请的25名听证代表只有14名到场。一些代表向记者反映,主办方除书面通知外,根本没有和代表直接联系过,更没有通过电话确定代表“是否能参加”,加上以往听证会的结果往往是“逢听必涨”,代表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可来可不来,来了也白来”。
听证的结果似乎印证了这些代表的判断:尽管大多数到会代表都提出,博物馆是政府投资的公益事业,不是经营机构,门票40元的“起步价”偏高,再加上参观“重庆大轰炸”半景画每票10元、360度全周电影每票10元,“三重门票”不合理,建议降低门票价格。但尽管反对者众,最终物价局公布的门票价格方案还是按照申请方的“既定方针”出台。重庆市人大代表罗荣汉批评听证会“走过场”。他说,听证代表的构成就不合理,该回避的没有回避。到会的14名代表中至少有5名属于利益相关的文博、文化和教育系统,这些人只应列席,不应被邀请为正式代表。
会后,罗荣汉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关于请市政府督察室督促市物价局对价格听证会进行整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要求整改听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