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北京市征询应对人口问题的决策,还可以把民主之门开得更大一点,可以把范围扩大到北京市以外乃至于全国。从理论上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不仅是北京人的北京。研究北京的问题,听取全国人民的意见,不仅是因为全国人民应该有发言权,也因为全国人民有责任为首都的更美好献计献策。北
京市人口高速膨胀,本来就不仅是北京人口的自然增长,而且是外来人口增加造成的,因此应该研究外来人口的情况,听听他们的反映。而从经济的角度看,北京市的建设也事关全国人民。我虽然拿不出整个北京市建设的资金来源账,但我坚信北京市的建设一定用了全国人民缴的税。(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江金骐报道
据北京市发改委昨天公布的消息,自上周末“十一五”规划向市民问计以来,共收到近万条出谋划策的意见。记者看到,在集中体现“集体智慧”的11条建议中,基本上体现着3大民意。
从里面“挡”———减少低素质人员进京
几乎占总人口1/3的流动人口,似乎成了人们心中的“结”,因此,在已经罗列出的11条市民建言中,要求将外来人口挡在城外,也成了招数之一。
政策管理是关键,对进京户籍继续实行严格限制;建立宏观控制,形成严密的管理机制,对人口总量加以限制。
对在京务工的外地人实行市民待遇,提高雇佣外地人的成本,减少雇佣外地人的机会;家政服务及餐饮服务应由北京市下岗人员承担,减少低素质人员进京。
提高生活成本,实行住宿限制,没有达到要求的居民个人房屋不能随意出租,从而限制低收入外地人进京。
从中间“疏”———资源向落后地区调配
把首都过多的资源配置到落后地区,如将一些政府机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工业企业搬迁到落后地区或周边地区,减少首都的人口、资源压力,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把北京西站、北京站、北京北站迁到郊区,把环城铁路与全国铁路衔接,临时停靠的列车和换乘人员不需要进市区,减少过境流动人口对市区的瞬间压力。
北京人口压力引起的大城市病主要在于人口过度集中在城区,应通过新城建设和周边城镇建设来疏散北京的人口压力。
往外面“推”———鼓励京籍考生报考外地
人口减压应注意疏通出口,不仅仅考虑外地人进京,还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北京人出京,如鼓励老人出京养老、鼓励京籍考生报考外地院校、鼓励有志青年到大西北发展等等。
以发展天津滨海新区为契机,带动首都周边地区的发展,吸引北京人到周边地区就业。鼓励北京人的劳务输出,组织北京劳务出口公司,定期组织人员赴国外就业。
学生毕业留京是北京人口膨胀的主要根源,一方面建议国家给予到京外就业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安家费、住房优惠等政策,同时减少留京指标,提高留京门槛。
编辑:林彦婷